本報訊 (通訊員 賀廣宇 彭家讓)7月8日,丹鳳縣人民法院對一起土地承包合同糾紛案件進行強制執行,成功將47.65畝涉案土地交付4個村民小組,有力地維護了群眾合法權益。
10多年前,丹鳳縣商鎮4個村民小組分別將30畝河灘地、17.65畝河灘地以北的老安地分別承包給3名村民。合同履行過程中,雙方因土地交付標準和條件等產生分歧。隨后,4個村民小組將3名村民訴至法院,該案件歷經縣、市、省三級法院一審、二審和再審程序,2024年4月8日,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最終判決:由3名村民將47.65畝土地平整后交還4個村民小組。但3人未履行生效判決,案件遂進入執行程序。
面對這起“涉眾”執行案件,丹鳳法院執行法官多次找被執行人談話,從土地承包政策到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法官擺事實、講法律,旨在力促被執行人主動履行義務。但3名被執行人仍不積極配合,導致案件執行陷入僵局。為切實保障群眾合法利益,不讓勝訴權益“打白條”,丹鳳法院精心部署,通過制定詳盡的執行預案和應急預案,明確風險評估、現場分工、應急處置等環節,抽調24名執行干警聯合商鎮鎮政府、公安、交警等部門組建5個執行工作小組開展強制執行。在執行現場,法官干警與鎮村等多部門密切聯動,拉起警戒線,有序疏散無關人員進入,有效控制現場秩序,為執行工作筑起安全屏障;執行人員面對土地上遺存的、妨礙交付的構筑物及雜物,在固定證據予以留存后,依法依規進行了有序拆除和徹底清理。
當天下午,歷經數小時奮戰,案件涉及的47.65畝土地全部交付給4個村民小組。該起案件的執結,不僅解開了4個村民小組老百姓10多年的心結,更讓當事人的勝訴權益穩穩落地而獲。丹鳳法院通過善意執行與強制措施相結合、多部門協同聯動等手段,有效地維護了群眾的合法權益,彰顯了法律的公平正義,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