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安7月1日電 (記者 張一辰)“作為一名中國球迷怎能不具備倒時差的能力?”供職于西安某國企的劉峰發微博自我調侃,連日來隨著歐洲杯賽事的激戰,令他對“日夜顛倒”習以為常。
在法國舉行的本屆歐洲杯激戰正酣,由于比賽大都在北京時間深夜或凌晨進行,時差成為中國球迷“幸福的煩惱”。
作為看過6屆歐洲杯的80后,張奕現在更多選擇通過社交軟件與球友們交流,“一邊看比賽一邊與朋友通過微信互動聊球,又找到了在體育場一起看球的感覺。”張奕對記者坦言。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調查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20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移動社交成為內地民眾慣常的溝通與交流方式。
“雖然以魯伊·科斯塔、路易斯·菲戈為代表的葡萄牙‘黃金一代’早已淡出,但由C羅領銜的這支葡萄牙隊受到幸運女神眷顧,最終通過點球大戰淘汰波蘭挺進歐洲杯半決賽”。在西安經營服裝生意的王昕是葡萄牙隊忠實擁躉,賽后發朋友圈表達自己的觀點,引發“同好”紛紛點贊。
自稱偽球迷的朱珍,歐洲杯開賽以來她的微信朋友圈大部分內容被足球話題所占據,為了能與大家有“共鳴”,她開啟了電視“聽”球模式。“這樣既不會感到熬夜辛苦,也能在微博、微信的互動中顯得很懂球,不至于被‘邊緣化’。”朱珍笑言。
社交軟件也使球迷得以迅速“集結”。記者在新浪微博“歐洲杯”話題中發現,截至1日11時共引來網民111萬余條評論與24億次閱讀,其中一項對歐洲杯四強預測的投票顯示,德國、法國、葡萄牙、比利時被廣大球迷普遍看好。
醫學專家指出,很多球迷熬夜看球,白天繼續工作,容易使身體過度疲勞造成免疫力下降。歐洲杯雖是球迷的節日,但各年齡段人群的身體承受力有差異,熬夜看球也應“量力而為”,若因觀賽而付出健康代價,則得不償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