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災難的考驗都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人性的光輝與責任的擔當;每一項惠民舉措的落地,都似一縷春風,吹拂著高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一個扎根鄉村的身影,都像一顆星辰,照亮了鄉村振興的漫漫征途。
中國人保,作為國有金融央企,在西藏這片土地上,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守護與擔當,書寫著一場關于生命守護、鄉村振興與服務民生的宏大敘事。
地震來臨時 守牢災害防護網
2025年1月7日9時5分,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6.8級強烈地震。地震發生時,吳堅剛起床準備洗漱,突然感覺頭暈,緊接著整個房子劇烈晃動。她意識到這是地震后,快速跑出房間。外面非常混亂,有人裹著被子跑到空曠的地方,瞬間有很多房屋倒塌了,車子也被壓在廢墟下。
28歲的吳堅,是土生土長的定日縣措果鄉人。22歲時,大學畢業的她加入人保財險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營銷服務部,成為一名年輕的負責人。這是吳堅第一次以中國人保員工的身份面對如此劇烈的地震:“鎮靜下來后,我趕緊聯系同事詢問他們的平安,緊接著給縣政府工作人員打電話,表示人保將積極配合政府做好搶險救災工作。”
地震30分鐘后,中國人保將首筆5萬元賠款送達遇難孩童家屬手中。人保財險日喀則分公司負責人次羅介紹:“我們10天內完成了民生類險種賠付,累計受理報案3.02萬件,支付賠款1.68億元。”高效的理賠背后,是無數人保系統干部職工面對震級高、破壞力大、余震頻繁、高寒缺氧、交通通訊中斷等多重挑戰,主動請戰、逆行而上的結果。
地震應急響應期間,中國人保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加快保險理賠進度,支持災區恢復重建”部署,組織日喀則分公司118名理賠骨干趕赴震中,統籌調集其他地市46名支援力量、14名客服及55輛查勘救援車連夜馳援;青海、四川、云南分公司組建22人跨省支援隊伍千里奔赴。
“我家的房屋完全倒塌了,牲畜也損失了98只,所有的損失共計獲得賠款15萬多。”定日縣長所鄉嘎點村村民扎西介紹說:“經歷了這次地震,我才體會到保險的重要性。”
長所鄉古榮村的受災村民旺加表示:“這次地震災害,人保共賠付了40多萬元,現在我們住進了新房子,是政府統一規劃建設的抗震房,比以前的土房子結實多了。人保賠的錢加上政府補貼,讓我們不僅住進了新房,更穩住了日子,現在心里踏實多了。”
遠方為村民地震前的土房,近處為地震后搭建中的新房屋
在災后恢復階段,保險理賠成為群眾重建家園的重要支撐,而中國人保又在重建家園的過程中發現了新的風險點。定日縣縣委書記陳明祥介紹:“考慮到長期且繁重的安置工作及嚴寒天氣,人保向我們從事安置重建工作的政府部門干部職工、公安干警、縣鄉村基層工作人員捐贈了雇主責任險,每人提供身故殘疾保障30萬元、醫療保障1萬元。”
雇主責任險之外,中國人保還為受災地區22個鄉安置點投保公眾責任險,累計提供1.9億元風險保障。中國人保表示,未來將繼續配合地方政府總結災害應對經驗,研究推進巨災保險制度,探索建立更有效的財政支持下的巨災風險分散機制,為未來應對大災風險提供更穩定、可持續的保險保障建言獻策。
駐村工作忙 繪就鄉村新圖景
在西藏自治區廣袤的大地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遠離城市的喧囂,扎根鄉村基層,為促進當地發展、改善民生、維護穩定默默奉獻,他們就是西藏駐村工作隊。
自2011年西藏自治區啟動“創先爭優強基礎惠民生”活動以來,中國人保積極響應自治區政府號召,人保財險西藏分公司累計派出14批、8個駐村工作隊、400余人投入到駐村工作當中,履行國有金融央企職責,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在日喀則市拉孜縣錫欽鄉崗西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巴桑一待就是5年多,駐村期間為種草喜馬拉雅公益項目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崗西村種植綠麥草不僅能防風固沙,涵養水源,改善土壤環境,還能給牧民提供牧草資源和就業機會,增加收入。
然而,村里沒有財務相關的人才,也不知如何與基金會打交道,所以一開始對參與項目很猶豫。此時巴桑挺身而出:“我在人保有相關工作經驗,公司還有團隊支持,經過我們各種測算,為村里做了一套專業的可行性方案,最終得到了該基金會的認可。”該種草項目落地崗西村后,不僅讓村民增收,每年村集體經濟的分紅也增加了三十余萬元。
在山南市錯那市,中國人保有三個駐村點,分別是德吉村、年扎村、羅堆村,其中羅堆村海拔最高有4200米,德吉村、年扎村平均海拔在3600米左右。每個村有2名駐村干部,目前共有6名西藏分公司人員在一線服務群眾。
針對村里抗風險能力弱,部分基礎設施有待提升的情況,2022年初至今人保財險西藏分公司出資60余萬元,用于三個駐村點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水源點及供水設備維護,服務活動場所改造,辦公條件改善,牲畜飲水入圈,農用機械設備升級等事項。
中國人保為德吉村研磨糌粑升級的農用設備
此外,工作隊深入挖掘當地資源,充分利用好現有資源,以投資入股型、固定資產出租型等形式發展村集體經濟。截至2024年,德吉村、年扎村、羅堆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2021年分別增加12000余元 、12000余元、7000余元。
王隊長介紹:“我們駐村的這些日子里,能感覺到村‘兩委’班子思路更開闊、干勁更足了;村里居住環境有了明顯改善,村民的精氣神也更好了。當然,很多工作還在推進中,效果有待進一步顯現。”
服務創新曲 惠民工程提質效
作為一家有責任的保險公司,中國人保始終將人民百姓放在第一位,著力促進民生服務提質增效。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江孜縣,中國人保將金融保險服務與群眾需求、社會治理深度綁定,用創新實踐打造出惠民服務的“江孜樣板”。
一進江孜縣警保聯動便民服務站大廳,就能看見綜合崗、制證崗、檔案崗、兩個教育、保險業務、稅收崗等一系列業務柜臺,流程清晰明了,大大減少了群眾“多頭跑、反復跑”的煩惱。
“以前去市里辦和車相關的業務,得跑90公里,現在縣里有了這個警保聯動服務站,僅需15分鐘就可以辦完,路上節約了很多時間,流程上也快了很多。”在江孜縣警保聯動便民服務站,一位正在給公司車輛上牌照的辦事人員如是說。
中國人保江孜縣警保聯動便民服務站
江孜縣地處西藏南部,是日喀則市東部片區的核心縣域之一,轄內共有1個鎮,18個鄉,155個行政村,常住人口6.8萬。為讓群眾辦事少奔波,人保財險江孜支公司聯合縣公安局設立了全區首家縣級警保聯動便民服務站,率先實現縣域機動車注冊、檢驗、過戶、繳稅、投保“全流程一站式辦理”。
為了讓服務更貼合高原群眾的需求,服務站還配備了藏漢雙語工作人員,針對部分老年群眾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情況,工作人員會全程幫辦、代填信息。人保財險江孜支公司經理索朗加措介紹:“以前群眾要跑四個地方,現在來服務站一個地方就可以辦好。目前我們僅電動車上牌業務就辦理了800余輛,服務群眾超過1500人次。”
便民服務“不打烊”,金融守護“有溫度”。人保財險江孜支公司還聯合熱龍鄉政府創新打造“人保紅色驛站”,站內設置理發區、閱覽室、母嬰室、旅客生活服務區及休息區,為過往游客、交通警察、環衛工人等戶外工作者及“新市民”群體提供免費便民服務。
“紅色驛站”既是遮風避雨的物理空間,也是傳遞善意的溫暖紐帶,還是保險知識宣傳教育的服務站。索朗加措介紹:“我們利用‘紅色驛站’、村級服務點、微信群等渠道,常態化開展‘保險進萬家’活動,發放藏漢雙語宣傳冊,播放短視頻,傳播保險知識,現在越來越多群眾主動來咨詢農房險、醫療補充險,保險意識明顯提升。”
目前,中國人保已在江孜縣19個鄉鎮、155個行政村建立了廣泛的服務網絡,通過“三農”服務點和鄉鎮級農保員機制,把保險服務送到田間地頭。聚焦政策性農業保險、農房保險、鄉村振興保等產品,中國人保累計為數萬名農牧民提供風險保障,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中國人保在西藏自治區的故事,遠不止于保險主業。它是在災難降臨時,第一時間伸出的援手和送抵的希望;是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與當地百姓并肩前行、共繪新圖景的堅實腳印;更是在日常生活中,讓群眾少跑一趟路的貼心服務。
這一切,共同編織成一張牢固的金融防護網,守護著雪域高原的萬家燈火,也詮釋著“人民保險,服務人民”的不變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