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林建偉、通訊員許波、王曉羽)精準扶貧,金融是重要推動力量。昨從人民銀行武漢分行獲悉,截至9月底,該行聯合省扶貧辦在全省已建立2791個村級金融精準扶貧工作站,推進建檔立卡貧困戶與金融資源精準對接。
黃岡市團風縣馬曹廟鎮大路崗村設立了我省首個金融精準扶貧工作站,1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內,設有轉賬電話,文件柜中擺放著貧困戶檔案、金融需求信息表、扶貧金融產品宣傳冊等資料。
扶貧工作站站長由大路崗村黨支部書記擔任,村委會、縣農商行、縣人民銀行、縣扶貧辦各派一人組成工作組。日常工作包括協助金融機構開展評級授信和金融服務建檔,做好金融支持“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的相關推進工作等。
人行武漢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年底前,金融精準扶貧工作站將在全省482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掛牌,非貧困村“惠農金融服務站”實現鄉鎮全覆蓋,帶動農村金融服務特別是信貸服務的提檔升級。
以扶貧小額信貸為例,商業銀行起初對貧困戶發放無擔保、無抵押貸款較為謹慎,“兩站”建設將村黨支部委員會、村民自治委員會與主辦銀行有效對接,為扶貧小額信貸的信用管理、風險控制提供新平臺,銀行放貸積極性得以提高。
截至9月末,金融精準扶貧工作站已為4.55萬戶貧困戶建立金融服務檔案,完成3.24萬戶貧困戶信用評級,累計對貧困戶和幫扶貧困戶脫貧發展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放扶貧小額貸款34億元。前8個月,農戶貸款新增281億元,同比增長25%。
相關報道:
到村頭到心頭,辦法總比困難多
——基層金融服務可以這樣做
湖北日報訊 記者 林建偉 通訊員 許波 王曉羽
縣域和“三農”是金融服務的薄弱環節,如何引導金融活水滋潤農村地區?
由人行武漢分行牽頭,各涉農金融機構積極配合,我省在鄉村建立惠農金融服務聯系點,實現小額資金存取、轉賬等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
今年7月,《湖北省“十三五”深化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指導意見》出臺,人民銀行武漢分行在全省開展建檔立卡貧困村建金融精準扶貧工作站、非貧困村建惠農金融服務站的“兩站”建設,將工作站服務與農村基層黨建有機結合,推進金融精準扶貧,實現促發展、強黨建雙贏。
信用評級,發揮村級黨組織作用
在農村地區尤其是村級,銀行物理網點普遍不足?!皟烧尽笔巧钊氪寮壍闹匾鹑诜掌脚_,如何讓金融服務更有效?
人行武漢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兩站”建設按照“村行主建,共建共管”原則,由村黨支部委員會、村民自治委員會領導本村“兩站”建設,人民銀行統籌指定一家金融機構,作為該站主辦行,負責具體實施。“兩站”人員構成,由村黨支部書記擔任站長,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和主辦行選派的一名干部分別擔任副站長,協助站長做好工作站的運轉實施。選取群眾代表、黨員代表、貧困戶代表各一名,組成工作組,要求品行可靠,沒有不良信用記錄和犯罪記錄?!霸谌藛T架構上,突出農村基層黨組織地位,豐富基層黨組織‘小微權責清單’,這是工作站扎根農村履職服務的重要保障?!比诵形錆h分行相關負責人說。
以金融精準扶貧工作站為例,村黨支部委員會、村民自治委員會負責為村民對接融資咨詢、貸款申請、信用評級與建檔等服務,協助扶貧小額貸款發放,協調產業脫貧推進工作。
各地人民銀行、扶貧部門、主辦金融機構負責對“兩站”進行政策和業務指導、人員培訓、考核監督。
在經費來源上,金融精準扶貧工作站通過“財政部門扶持一點、主辦行支持一點、駐村扶貧工作隊籌措一點”的方式,給予工作站經費支持。
村銀合作,化解信息不對稱
貧困主體申請貸款,面臨著抵押物不足、生產經營相關信息缺失的問題,如何化解銀行貸款信息不對稱難題?
“有了扶貧工作站,農商行業務向村級延伸就多了抓手,有了更多的信息來源?!眻F風農商行駐村信貸員賈凱說,村干部對當地村民家庭情況知根知底,擔當銀行貸款審查信息收集員,化解了銀行信息不對稱風險。
在南漳縣斑竹坪村,金融精準扶貧工作站主辦行與村黨支部、扶貧工作隊合作,創造性開展“良心銀行+五老”評分的信用評級辦法,即由村黨支部干部、駐村工作隊干部、聯片包村信貸員、群眾代表組成信用評級評分專班,對有信貸需求的農戶進行評級評分,在此基礎上對符合條件的貧困戶確定授信額度,打通了扶貧小額貸款的信用通道。
結合打造村級學習型黨組織的契機,人民銀行、扶貧部門、金融機構與村黨支部對接,一方面推動村黨支部將“兩站”建設與基層黨課相結合,積極開展“業務黨課”,把扶貧信貸管理等相關業務培訓、政策解讀、金融素養提升等納入基層“三會一課”內容;一方面擴大黨課對象,組織農民開展金融知識培訓,引導群眾了解、掌握與自身發展、致富相關的金融政策、服務產品。
“五位一體”,探索產業精準扶貧模式
依靠村兩委在組織、協調、監督上的權威性和動員力,金融機構在村級金融服務上有了更大創新空間。
武穴市是全國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縣之一。到8月末,該市村鎮銀行累計發放570萬元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支持綠康再生稻合作社、秀其產銷專業合作社和種養大戶發展,帶動612戶農戶。其中,綠康再生稻合作社今年預計可扶持34戶119人脫貧致富。
地方財政積極支持,有助降低農戶融資成本,分擔銀行風險,具體方式包括建立風險補償金、經費補貼、貸款貼息等。
通山縣政府安排4000萬元風險補償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建檔立卡貧困戶建立利益捆綁機制,包括信貸資金入股、土地+信貸資金入股等。到7月末,已發放扶貧貸款953筆,共計1.1億元,帶動貧困戶900多戶,預計年末可促進貧困戶脫貧增收472萬元。
英山縣政府統籌專項財政資金4350萬元,設立精準扶貧貼息貸款風險補償擔?;?,縣農商行按照1:10的比例放大,對帶動貧困戶的市場主體,投放精準扶貧專項貸款。貸款如果出現不良,政府和農商行各承擔50%風險,保險公司通過專項保險彌補損失,成功構建“政府+銀行+扶貧部門+保險公司+市場主體”的“五位一體”產業精準扶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