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段彬 張輝 孫利軍)近日,陜西省環保廳發布全省城市水環境質量排名情況,商洛市9月份水質現狀排名第一、1至9月累計排名第一。丹江出境斷面水質連續多年穩定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
近年來,商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以實施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為抓手,強化措施,加大力度,取得了顯著成效。商洛市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受到了省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工作機制和經驗先后在陜南和全省推廣,為確保“一江清水供京津”作出了積極貢獻。
健全工作機制。成立了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2013年在陜南三市率先啟動實施了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今年又啟動實施了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四年行動計劃(2017-2020),建立了河長制、目標責任制、聯席會議制、出境斷面水質月監測通報制、治理項目進展月評比通報公示制,季度暗訪、半年通報、年終考核等一系列機制措施,確保了工作有序推進。
加強部門聯動。市委、市政府先后多次召開規模大、規格高的丹江等流域污染治理大會,主要領導經常過問、分管領導安排,市人大、市政協積極監督,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形成了政府主導、環保統籌、部門聯動、分工協作、合力推進的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格局。
強化項目建設。堅持編制年度方案,落實治污措施,扎實開展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項目建設。2013年以來,商洛市累計實施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項目377個,完成投資37.62億元。
完善環保設施。不斷加大環保設施建設力度,先后建成了縣區污水垃圾處理廠(場)、垃圾滲濾液處理站和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建筑垃圾處理場及5個重點鎮污水處理廠,鋪設雨污分流管網280.07公里,城市垃圾處理率達到了96.22%、污水處理率達到了86.53%。
治理工業污染。商洛市治理工礦企業38家,淘汰落后生產線24條,關停污染企業11家,完成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企業12家,督促重污染企業建設污水處理設施42臺(套),企業污水達標排放實現了常態化。
防治養殖污染。扎實推進規模化養殖企業(小區)污染防治設施建設,先后整治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小區)109個,建成沼氣池35口、有機肥加工廠13個。
提升應急能力。建成市縣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庫16個、環境應急攔截壩24處,建成商南湘河、鎮安青銅關、丹鳳雷家洞、山陽漫川關和銀花河水質自動監測站5個。
加強宣傳教育。建立了一周一刊一播環境宣傳長效機制,實施了“十百千萬”環保宣傳倍增計劃,開通了官方微博、微信宣傳舉報平臺,編發了工作簡報,陜西日報等媒體對丹江等流域的污染防治工作多次專題報道,國家環保網、西部網等100多家網站進行了跟進報道,營造了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的濃厚氛圍。
目前,商洛七縣區10個城市飲用水源保護區水質達標率達l00%,丹江、洛河、干佑河等9條主要河流17個監測斷面水質達到功能區標準,丹江湘河出省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國家地表水II類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