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收益分紅。按照“省市縣聯動、省供銷社牽頭、試點縣參與、貧困戶受益”的運作方式,精選丹鳳華茂、洛南天玉、坤元三家企業作為全省首批現代農業產業精準扶貧試點企業,累計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7500萬元,采取“政府(供銷社)+龍頭企業+貧困戶”模式,在扶持企業擴大產業規模的同時,帶動2500戶貧困戶通過發展產業和收益分紅實現脫貧。目前,全市龍頭企業帶動模式已擴大到7區縣123個企業。
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入社參股。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資金扶持、專業合作社帶動”的思路,通過實施產業化扶貧項目,促使園區、合作社吸納貧困戶入社、參股分紅、流轉土地,與貧困戶結成利益共同體,實現共同發展。全市122個現代農業園區、753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為產業扶貧的主力軍。
產業大戶帶動貧困戶穩定增收。依托市縣區扶貧開發公司,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著力培育種養大戶、營銷大戶,推行“政府+能人產業大戶+貧困戶”模式,通過農村創業能人和產業大戶的示范帶動作用,助推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目前,全市發展各類產業大戶4387戶,帶動1.5萬戶貧困戶融入產業脫貧大軍。
創新金融普惠型扶貧機制。針對貧困群眾產業發展資金短缺、貸款難、擔保難問題,商洛市制定了《商洛市脫貧攻堅金融扶持辦法》,設立扶貧貸款擔保基金,為貧困戶、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扶貧貼息貸款。同時還在全市73個產業協會開展互助資金擔保試點。目前,全市共建立扶貧貸款儲備金2.4億元,撬動金融信貸資金22億元,可為4.4萬貧困戶提供扶貧貸款;投放扶貧貼息貸款11.02億元,用于扶持龍頭企業、現代農業園區、專業合作社及家庭農場,扶持帶動貧困戶5.06萬戶。
鎮安縣在幫扶地方特色產業上大膽探索,開發的“農戶貸”和“產業貸”豐富了精準扶貧內容,找到了群眾脫貧致富資金缺乏的突破口,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先后引起省內外相關部門關注。該縣籌措5000萬元精準扶貧貸款儲備金,由農商行按照1:8的比例投放貸款,免擔保、免抵押,重點支持貧困戶和有扶貧帶動效應的經濟組織,落實致富項目5000多個,扶持帶動6500戶貧困戶發展產業增收。目前全縣有2家銀行、4家保險公司參與金融扶貧,建立了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扶貧構架。
為了加快貧困村脫貧步伐,商洛市委、市政府和國家開發銀行大膽創新探索出的開發性金融支持脫貧攻堅“商洛模式”,直擊貧困村脫貧“最后一公里”問題,讓商洛70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在未來幾年享受到70億元貸款的“民生大紅包”。當前,此項工作正在我市7縣區全面實施。這一樣板模式不僅可以破解貧困地區群眾翹首期盼已久、地方政府想解決而無力解決的基礎建設問題,為商洛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重要的資金支撐,也為全國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
如今,“三帶一創”產業脫貧,正在我市科學治貧、精準扶貧、有效脫貧的征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廣大貧困群眾,正搭乘在產業這艘“大船”上,借力產業發展的“東風”,找到一條擺脫貧困、駛向小康幸福的快車道。
西川現代農業產業脫貧示范園是我市“三帶一創”扶貧模式落地開花的生動寫照。柞水縣通過整合涉農資金以及國開行金融扶貧資金,一期投資3.5億元,在西川流域建立西川現代農業產業脫貧示范園,按照“脫貧攻堅主戰場、秦嶺休閑養生谷”的定位,通過“產業園區+公司+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大力發展種植、養殖、休閑、觀光等特色產業,最終將園區打造成高等級、高效益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扶貧綜合體。目前,園區特色產業區、健康養生區、現代科技園區等都已建成,特色農業產業成為了柞水精準脫貧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