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故鄉商洛情
建國后,胡怡德歷任丹鳳縣、山陽縣、商縣縣委書記,商洛地委秘書長、副書記。這讓他與商洛結下了深深的緣分。1964年6月,胡怡德因病離職休養,“文革”中受到迫害。1978年恢復工作,先后任商洛行署副專員、地委副書記。“商洛就是我的第二故鄉。”老人曾說。
老人的兒子胡克智說,老人退休后因為身體不好,常常呆在家里,通過看報了解一些時事新聞。老人總是把他認為的一些重大時事新聞摘錄下來,寫在一些用廢棄的紙盒或者用過的藥盒做成的卡片上,然后將其訂在一起,裝在口袋里,隨時拿出來看。父親一生很儉樸,對家人的要求也很嚴格,從不允許家里人享受國家帶來的一點恩惠,甚至連一壺開水,都不讓家人去院子里提。
胡克智說,1962年父親休病假時,他專門找到上級,不讓給他發工資。在扣了幾個月工資后,當時的地委書記知道后說不讓扣,但在他的堅定意志下,最終還是扣了工資。老人不想占國家一點點便宜,哪怕是他應該享受到的待遇。老人把一生的精力都獻給了黨的事業,他對子女和家庭關注的很少,兒女們年輕時沒少埋怨過他。
胡老生前的一位老部下曾這樣說,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老人經常下鄉,如果看到群眾穿著破爛,就把自己隨身帶的衣服送給老百姓,有時候帶的衣服送完了,他就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脫下來,把群眾的爛衣服穿回來。
1987年8月,胡老被組織安置到西安興慶干休所居住,可他的心思總牽掛著商洛的發展變化,每當有領導來看望他,他總讓給捎帶來工作過的幾個縣的縣志,還不顧年邁多病,為市縣提供黨史編撰資料。2002年商洛撤地設市后,他應邀列席了商洛市第一次黨代表大會。2016年8月14日,市委辦、市老干局相關負責同志專程來到省人民醫院,在病房里為百歲老人胡怡德送去了生日蛋糕、鮮花、祝壽字畫和慰問金。聽到是商洛來的同志,原本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堅持坐起來??粗蠹覟樗麘c祝生日,被病痛折磨的胡怡德老人感動得流出了眼淚,臉上洋溢出開心幸福的笑容,他熱淚盈眶:“感謝商洛市委、市政府!感謝商洛軍分區!感謝商洛人民!我在商洛工作一輩子,實在想念商洛啊!我們今天享受的是死去同志的福,商洛是我的第二故鄉,我生是商洛的人,死是商洛的鬼!”
“一生之經歷,讓我嘗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讓我沒有虛度此生。我是戰爭年代的幸存者,由衷地感激黨和政府……經歷了香港回歸,跨越了世紀,我很滿足、很知足。但我又不知足,還想看到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再看一看祖國更強大,人民更幸福,生活更美滿!”老人在他寫的《歲月回眸》一書中如是說。
這就是一個跨越一個世紀,經歷過生與死的考驗,有著7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老紅軍內心對祖國飽含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