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元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扶持板栗、核桃、白山羊、茶葉、蠶桑等產業。
四是推進文旅融合,破解經濟“轉型升級”難題。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深入挖掘歷史文化、民俗文化資源,扎實推進金臺山景區、木王山、塔云山、云蓋寺省級文化旅游名鎮、滑水河黑龍觀等景區建設。積極發展鄉村旅游,扎實推進青銅關鎮豐收村等10個“秦嶺美麗鄉村”創建,建設農家樂集群5處500戶、客棧25個、鄉村旅館60戶。深度開發旅游產品,以秦繡產業為龍頭,開發特色旅游紀念品10大類30個品種,走出了“旅游帶動、三產聚集、群眾增收”的扶貧新路子。
五是實施園區帶動,破解群眾“就業平臺”難題。建設循環工業園區,集中打造月河鎢鉬產業園、云鎮中小企業孵化園、張米黃金產業園、縣域工業集中區、文家石材工業集中區等重點園區,新增就業崗位2000多個。結合小城鎮及移民搬遷社區建設,在高峰鎮和平家園等規模搬遷點周邊配建扶貧創業園區7個。依托縣工業集中區整合百盛繅絲、盛華茶葉等10家供銷企業創建供銷扶貧園區,探索資產收益扶貧模式,帶動貧困戶增收。結合“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投資1.2億元建成回鄉創業園、大學生創業孵化園,成立回鄉創業協會,接納100家創業團隊入駐,吸引貧困大學生創業,新增創業就業崗位500余個。(商洛政務信息第121期,5月11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