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要保護綠色資源。森林資源是主要的綠色載體。嚴格貫徹落實《森林法》《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科學界定秦嶺禁止開發區、限制開發區、適度開發區范圍,推進秦嶺深處違法建筑治理,實施好新一輪退耕還林,支持自然保護區、濕地、森林公園、水利風景區建設,加強林木病蟲害防控,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嚴防森林火災,嚴查重處毀林開礦、炸山取石、亂砍濫伐、擅自改變林地用途、非法征占用林地等涉林案件。嘗試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在全市營造“植綠、護綠、尚綠”氛圍,打造“天然氧吧·綠色商洛”。
五要倡導綠色消費。環境面前人人平等,生態建設人人受益。擴大綠色宣傳,形成綠色共識,推廣使用節能產品,倡導綠色低碳出行,踐行“光盤行動”,鼓勵購買節能環保型汽車、節能省地型住宅,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過度包裝,政府采購一律選擇生態環保產品,營造“要舒適不要奢侈,要消費不要浪費”的氛圍。
六要爭取綠色政策。商洛發展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更離不開中省傾斜支持。呼吁國家出臺南水北調水源涵養區補償辦法,取消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市縣項目配套資金,敦促京津等用水區加強對口協作。嘗試創建商洛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圍繞建設“秦嶺休閑之都、關天產業新城”,提請中省確定“一市一策”措施,爭取西商城際鐵路、山柞高速公路早日動工,促進西商一體化,支持大數據、云計算等終端服務落戶商洛,建設“互聯網+”創新創意基地,使“綠色”成為商洛底色,“秦嶺最美”成為商洛品牌,“一小時穿越秦嶺,一小時換片天地,一小時換種心情,一小時換個活法”成為商洛向往,“呼吸最新鮮的空氣、享用最便利的交通、感受最快捷的網絡、品鑒最健康的食品、游歷最怡人的風光、調適最恬淡的身心”成為商洛印象,早日把商洛建成宜居、宜業、宜學、宜游、宜養的綠色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