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探索以宅基地為主的農村存量用地盤活辦法。土地利用管理由過去重審批轉變為重監管,土地從征收、儲備、供應及合同履約、開發利用建設情況全部納入全國土地市場動態監管范圍。嚴格控制向資源消耗高、環境危害大、重復建設的行業供應土地;堅決禁止落后產能、別墅類房地產以及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樓堂館所等項目用地;對一般性的工業企業、商貿企業,原則上不再單獨安排建設用地。
有效保障科學持續發展
當前我市正處于加快發展的關鍵期,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產業項目和民生工程建設亟需加快推進,各類建設用地的剛性需求在未來一定時期內依然強勁,必須站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積極跟進市委、市政府的戰略決策,主動作為,創新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源保障。
保障發展,一定要保障科學發展。在建設用地供應上,必須要突出重點,確保事關全市發展大局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重大民生工程的用地需求,對“三高一資”的污染項目、工藝落后、產能過剩項目堅決不予供應。既要堅持原則、把好關,又要學會當好參謀助手,做好地方黨委、政府的工作,避免為了一時發展之快,出現盲目的投資和引資沖動,給地方持續健康發展留下隱患,給政府主要領導帶來問責風險。
今后,省上除適當加大省級預留指標比例,保障中、省重點項目用地需求外,將年度用地計劃指標分配給各市,不再按項目意向進行報批,批次用地將一次或兩次集中予以審批,體現了把權利和責任放下去,監管和服務收上來的簡政放權精神,這樣以來,市縣兩級保障和服務的責任更重了。各級政府及國土主管部門必須強化對下一級政府供地行為的監管,充分利用網上交易和監管平臺進行供地和全程跟蹤管理,加強土地供應工作監督核查,重點核查供地是否體現節約集約、保障重點、供地方式、投資強度、出讓地價標準結算和禁供規定執行情況,凡違規、違紀的,予以必要的制裁并嚴肅責任追究。
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轉變,既是理念之變,也是行為之變,更是制度之變,它不僅是管理方式轉變,更是戰略謀劃的轉變,需要我們正確處理好節約集約用地與科學發展的辯證關系,適應新常態,面對未來,把握全局,通過理念更新、改革創新、統籌謀劃,用好有限資源,拓展無限空間,保障科學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