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觀經濟下行的背景下,商洛市短時發力,異軍突起,
去年以來多項發展指標位于全省前列。
王勁蒼
據商洛市發改委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商洛市招商引資省際聯合項目到位資金326.08億元,同比增長28.35%,增長率排名全省第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6%,居全省第三,完成生產總值增長11%,位居全省第四。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9.5%,在全省各市區排名第三,農業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二。
面對經濟下行的嚴峻形勢,商洛市積極作為,堅持生態立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大重點項目建設力度,實現經濟發展穩中有升的良好勢頭。
“新常態需要適應,更需要發展。”商洛市委書記胡潤澤說,要克服怕出事不作為的思想,敢于擔當、勇于創新、苦干實干,“跳起來摘桃子”。
重點項目引領
商洛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涵養區,所轄7縣區大部分屬于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長期以來,環境保護成了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緊箍咒”。
2014年,新一屆商洛市委轉變觀念,按照省委確定的陜南發展循環經濟定位,把生態作為優勢,在生態經濟上大做文章。提出,把商洛作為西安的后花園,建設生態區,打造養生地,推進循環園,實現奔小康的發展目標。因此,實施“依托大西安、建設大商洛、打造大品牌”三大戰略,構建“一體兩翼”中心城市、打造區域經濟“兩大板塊”(區域經濟核心板塊、旅游核心板塊)、建設“四區”(現代工業園區、特色農業園區、新型農村社區、精品旅游景區),實現重大項目、招商引資等“八個突破”。
“一年多來,商洛一個個大戰役布局,發展聲勢大、力度大。全市開工建設重點項目達160個。”市發改委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以來,商洛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是“一體兩翼”中心城市建設,就是以商州城區為主體,以丹鳳和洛南兩縣縣城為兩翼,通過統一規劃、資源整合、要素聚集,形成全市區域經濟核心板塊。去年這里啟動實施了65個市級重大建設項目,今年又部署了“十大城建”工程和“十大棚戶區改造”項目。
記者在這里看到,商州至丹鳳、商州至洛南兩條城市交通干線正在全面建設;環城北路、商鞅大道西段、市一級客運中心及西街舊城改造安置房等工程主體基本完工;17個省市重點鎮及丹鳳商鎮、鎮安鎮云等6個城鄉統籌示范區加快建設,新建的75個新型社區吸納了7.5萬名農村居民進城落戶。
“商丹循環工業經濟園區是‘一體兩翼’的重心,是全市經濟循環發展的示范和樣板。”園區副主任告訴記者,這里布局發展的是以太陽能光伏制造及發電、電子元器件、金屬材料、化工材料、生物醫藥、資源產業化利用、節能環保等為主的循環工業項目;以核桃、板栗、葡萄、花生、肉豬、肉雞、農業廢物產業化利用為主的循環型農業項目;以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及產業化利用、綠色建筑、循環經濟基礎保障為主的社會層面循環項目;以及旅游、綠色消費、服務業等綠色項目。
記者了解到,目前園區入駐企業已達64戶,其中包括中國國電、天士力、比亞迪、陜西延長、陜西有色、西部天成、陜西投資集團、陜西堯柏等數十家大企業集團。
“大項目帶動大投資。去年全市共簽約合同項目155個,其中1至5億元項目84個,5至10億元項目15個,10億元以上項目16個。”市發改委干部告訴記者兩個數據:在最近公布的陜西省十強縣名單中,商洛市丹鳳縣、山陽縣分別進入2014年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爭先進位前十名和工業增長速度前十名。今年一季度,全市用電量特別是工業用電量和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恢復性增長,全市工業用電量增長12.8%,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增長16.9%,去年同期均為負增長。商洛發展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