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好的核桃仁
選擇出完整的核桃仁
倉庫中的核桃仁
挑選核桃仁
商洛之窗訊 記者 方由朝
從2013年開始,細心的人們很快發現,商洛的核桃突然不愁銷了,價位比往年還要高。特別是有個和"六個核桃"年銷售在1500噸以上的核桃仁合同,讓商洛核桃由放在深山人未知,變為"金不換"的特產,這都多虧了為高洛核桃找銷路的--劉興智。
"六個核桃"進軍商洛
商洛地處秦嶺山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熱,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加上山區農民的勤勞純樸,使商洛成為久負盛名的"核桃之鄉"。可近年來,隨著全國核桃產量的提高,商洛核桃越來越不為人們所認識,推銷商洛核桃成為商洛人的新課題。自1998年企業提前退休下崗后,劉興智就開始了收購核桃仁銷售,成為商洛核桃銷最大的個體客戶。剛開始那幾年,由于銷量不穩定,他收購的核桃仁放在冷庫想等個好價錢,結果讓價位更低了,所以,他做核桃的生意一直停止不前。2013年,在幾個退休人員的鼓勵下,他組建了商洛興貿農副產品購售有限公司。公司以代購、加工、保管為一體,形成一定規模的銷售公司,準備大干一場。這個時候,"六個核桃"公司在商洛尋找供銷商,公司進行第19次的選拔后,最后確定他為商洛核桃產業的第一人選,正式加入到"六個核桃",成為商洛核桃產業的最大供賀商。為保證"六個核桃"的銷路問題,他先后在夜村、張村等重點鎮成立了核桃收購協會,實行面對面地收購核桃。同時,同洛南縣科技農莊農林果專業合作社定為"重點合作企業",為更多的商洛核桃找到合適的銷路。 這一年,商洛核桃終于有了銷路,商洛核桃再也不會因為深山人未知了。
為解決殘疾人變業過去,商洛核桃總是為銷路發愁,如今銷路找到了,劉興智就把為社會減少壓力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招工中,他把著眼點放在殘疾人身上。劉衛東是商州大趙峪人,現年40多歲了,因為腿有殘疾,出門打工一直無門,劉興智知道后,主動上門找到劉衛東,給他解決了工作,現在,他再不為找不到工作而發愁了。孫淑茹60多歲了,老公常年有病在身10多年了,家里生活十分困難,劉興智就把她招到公司,給她安排了個工作。1998年下崗的女工任敏霞,來到公司上班后,狠不得把前幾年的工作熱情都用在工作上,每天總是早早地來到工作崗位,又是最晚一個回到家里的人。她說,沒有劉老板,就沒有現在的工作。大學畢業生王磊,正在家里為工作的事犯愁,也是劉興智為他解決了工作問題,使他有了工作。說起劉興智和他的企業,這位60多歲的企業家正勁頭十足。他說,公司成立之初,能夠得到現在的發展,多虧了市擔保公司的支持,沒有他們的支持,就沒有公司的現在。沒有廣大員工的熱愛,也沒有現在的公司發展。當然,沒有" 六個核桃"的厚愛,也沒有公司今天。今天唯有把商洛的核桃推銷出去,才能對得起各級支持公司的人們,也才能對得起商洛的核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