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工作實際,我對辦好《商洛日報》提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見解:一是要聞版要突出新聞的引領性和導向性。就是要讓全市干部職工和群眾全面深入了解全市的重大決策和部署,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方向,凝聚共識,形成合力。二是綜合版要突出好做法和好經驗,好做法好經驗一定要突出創新、突出管用、突出對全市工作開展的借鑒性和推廣性。三是社會版要突出思想性和傳導性。要以小見大,要接地氣,見真情,無論是新聞稿件、通訊報道還是社會熱點事件、民生事件,讓讀者看后要有啟發,要有思考,客觀分析,理性疏導,從而推動問題解決。同時增加理性批評報道。現場新聞、讀者來信、隨筆雜談等,都是批評報道的好形成,批評報道可不點名道姓,就事論事,客觀公正,查找深層次問題,促進問題的解決。精心挑選一些來自基層,來自一線的文章,就“三農”問題、基層黨建、社會穩定等方面的深層次問題,體制機制破解、工作重點環節細化等方面深入報道,讓全市干部職工和人民群眾都為改革獻良策作貢獻。在文藝副刊適當增加報告文學,以文學的筆法記錄時代發展,反映時代問題,推動時代發展。
黨報更應接地氣
聶學祥(市政府辦):《商洛日報》作為市委機關報,是商洛的權威媒體。它的性質決定了必須牢牢擔負起指引方向、弘揚正氣的作用。如何接地氣?首先,從辦報理念上接地氣。既要堅持黨報政治方向,又要及時反映群眾需求、體現基層呼聲;既要有理論深度,也應帶有泥土的清香;既有高層權威發布,又有童聲稚言;既有“土”,又要“潮”。其次,從版面上接地氣。如果說一版是以報道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部署,領導活動為主的政治版面,那么二版可以經濟為主,三版可以民生、社會、法制類稿件為主,四版可以國際、國內大事鏈接、文藝稿件為主。或者說一版要“穩”,二版要“深”,三版要“活”,四版要“新”。第三,從欄目設計上接地氣。建議重視民生熱點、社會觀察、記者走基層、民情日記等欄目。增加民生在線、現場直擊、群眾呼聲、讀者來信、曝光臺等欄目。同時,設置“丹江論壇”“商山新語”等理論欄目,聘用一些兼職評論員,有針對性地寫評論文章,增強黨報的理論深度。第四,從文章內容上接地氣。強調新聞的生動、鮮活、簡練,多用標題新聞、一句話新聞、現場短新聞,縮減領導活動報道、署名文章篇幅,把更多的版面留給老百姓。另外,從服務群眾角度,增加天氣預報、空氣質量、交通狀況、物價指數等內容。同時,建議多開展一些編輯、記者與通訊員、讀者互動活動,繼續堅持通訊員培訓、讀者評報、讀者糾錯等活動。
把黨報辦出可讀性
郭夏季(洛南景村中學):一、建立記者和通訊員強強聯手寫稿機制,聯合寫大稿、寫深稿、寫特稿。建立新聞線索獎勵機制,加大獎勵力度,按新聞線索價值、意義的大小,給予不同檔次的獎勵。定期、不定期到名鎮(村)、國省名優廠礦企業進行采訪采風、慰問座談,推出專題、重點、大篇幅報道。設立一個全新的體驗式欄目:記者一線體驗生活——我當一天農民、城管、交警、護士、清潔工、建筑工、保姆、家教等。二、版式不應太過呆板,盡量多使用圖片。能加插畫的盡量加插畫,能配圖的盡量配圖。欄目要有重點和次重點之分。三、建立用稿回復機制。稿子一經使用,用郵箱或手機短信回復。四、希望每天都能實現八點看報的美好愿望,每天八點鐘一上班,便能在網上瀏覽到數字版《商洛日報》,觀看到商洛之窗,在每天的第一時間,知曉商洛要聞大事、神游商山洛水。
我認為報紙應始終不渝地堅持這樣的辦報理念:一切以服務提升商洛人民的思想理念、精神境界為根本目標,以服務商洛兩個文明建設為己任,既要辦出黨報的權威、威嚴和高端、大氣,又要辦出晚報的可讀性(實用性)、趣味性和藝術性、欣賞性,既要出色,更要出彩,要雅俗共賞、眾口皆調,各行各業的市民都需要,都離不開,真正成為商洛一道靚麗的文化風景線、文化風向標,用心、發聲、鼓勁、出謀、劃策,為商洛的昨天(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今天(產業、民生、民聲、生態、旅游)和明天(發展、進步、輝煌業績)引與導、鼓與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