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要精準考核。精準考核是精準扶貧的保障,就是要通過對扶貧對象識別、幫扶、脫貧全過程進行量化考核,獎優罰劣,保證各項扶貧政策落到實處。要進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全面落實月統計、季督查、半年總結、年終考核制度,堅持平時考核與年終考核相結合,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加大對“雙包雙促”工作的考核力度。要加強對包扶單位、包扶干部的考核,逐步建立以考核結果為導向的激勵機制和問責機制,對工作扎實負責、成效顯著的進行表彰獎勵,對工作敷衍應付、進展遲緩的進行處罰問責,推動精準扶貧深入開展。
二、突出“五項重點”,增強幫扶實效
貫徹落實“精準扶貧”要求,深入開展“雙包雙促”扶貧攻堅行動,必須把工作思路從“大水漫灌”轉變到“精確滴灌”上來,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精準施策,切實從根本上解決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
一要突出政策扶貧。政策幫扶是覆蓋面最廣的扶貧方式。重點要抓好三方面的政策保障:一是加強社會保障,高度關注老、弱、病、殘、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幫助符合政策條件的貧困戶納入低保范圍,并通過開展各種扶貧濟困活動,切實提高農村特困群體的生活水平。二是推進醫療幫扶,幫助貧困家庭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實現貧困戶100%成為合作醫療對象,切實解決貧困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突出問題。三是抓好社會救濟,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動員和鼓勵各類社會團體、慈善機構、企業家參與扶貧濟困活動,拓寬扶貧投入渠道,提高社會救濟能力。
二要突出產業扶貧。產業開發是做好扶貧工作的重要途徑。要以現代特色農業園區為引領,大力發展核桃、板栗、生豬、山羊、土雞、蔬菜、香菇、木耳商洛特色農業“八大件”,使每個貧困村都有一個特色產業,每戶貧困戶都有一個增收項目。要大力推進規模化經營,整合力量,扶持龍頭,通過“公司+基地+貧困農戶”、經濟合作社和專業大戶帶農戶等多種方式,幫助貧困農戶發展規模化、集約化生產。要進一步完善政策、創新機制,大力扶持發展農業流通企業,并做好流通企業與種養大戶的對接,確保農產品銷路通暢、收入穩定,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
三要突出技能扶貧。技能培訓是提高貧困戶脫貧致富能力的重要方法。要積極動員組織貧困家庭勞動力參加免費職業技術培訓,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創業一人,脫貧一戶”目標。一方面,要對貧困家庭學生,想方設法給予補助,讓他們能夠順利完成學業,成為積極投身社會建設、實現家庭致富的人才。另一方面,要抓好貧困家庭勞動力技能培訓工作,讓他們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提高科學種養水平。同時,要積極推動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加強與發達地區及企業的勞務合作,讓更多貧困地區的富余勞動力外出務工,努力增加他們的經濟收入。
四要突出信心扶貧。扶貧先扶志是扶貧工作多年來總結的一條成功經驗。做好“雙包雙促”精準扶貧工作,既要發揮好外力的作用,更要啟動內力,注重給貧困群眾帶思想、帶方法,增強他們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要強化教育,積極引導貧困群眾克服“等、靠、要”的依賴思想,激發他們主動脫貧、自力脫貧的愿望,切實把脫貧致富轉化為自覺行動。要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從群眾身邊發現和培養脫貧致富的典型,引導貧困群眾樹立致富光榮的思想,形成人人思富、人人敢富、共同致富的良好局面。
五要突出信息扶貧。信息閉塞是制約貧困戶脫貧的重要因素。要充分發揮包扶部門單位優勢,及時準確向貧困村、貧困戶傳遞政策信息、產業信息、市場信息、致富信息,幫助他們趨利避害,選擇好、經營好致富項目。尤其是要積極為貧困群眾提供市場信息,幫助聯系客商,促進農產品銷售;提供招商引資信息,幫助貧困村發展二三產業;提供項目、投資信息,幫助貧困村爭取國家投資;提供勞務用工信息,幫助有條件的貧困群眾外出務工,努力讓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