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 (李文選 劉筱惠)隨著網絡信息化的高速傳播,人們購物習慣的不斷變化,電子商務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方便,更推動了經濟的發展。但在我市,現在還主要靠傳統方式進行產品銷售,這從某種程度上制約著經濟的發展。為了進一步加快我市經濟發展,方便人們的生活,加快我市電子商務發展勢在必行。
發展有條件 扶持不到位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支持下,全市現有專業電子商務公司6家,網店100多家。推介商洛及微營銷信貼70多萬條。商洛市第一家專業電子商務公司——商洛市蒲公英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在淘寶開辦展示商洛名優農特產品的“牛伯伯秦嶺陜西特產館”,農特產品加工企業君威集團,通過網店在短短的4個多月,創造了500余萬元的銷售額。二是農特產品充足。我市農特產品質優量大,尤其是核桃、板栗、柿子產量居全省之首,核桃出口量占全國六分之一。中草藥種類1119種,列入國家“中草藥資源調查表”的達286種,是全國有名的“天然藥庫”。其中年產量50萬公斤以上的有10余種。農特產品初、深加工系列產品形成規模,綠色品牌認證100多種。我市交通便捷,市內以商山物流、聚豐冷鏈為龍頭的現代物流業吞吐運營能力強大。全國知名的10家快遞公司全部入駐我市。為發展電子商務提供了便捷的物流支持。商洛鐘靈毓秀,人杰地靈。文化獨具特色,既承秦文化之剛陽,又蓄楚文化之柔美。文物古跡、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豐富多彩。為電商發展提供了潛在人才、文化等支持。
但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制約我市電子商務快速發展還存在一些主要問題:一是政府推動引導不夠。主要是在思想認識、組織領導、政策扶持等方面都存在缺失。對電子商務挑戰傳統商業模式發展趨勢的認識不到位,尚未形成共識。二是市場運作尚未到位。我市既沒有成立電子商務協會,也缺乏龍頭電商帶動。電商經營規模偏小,效益偏低發展還處在自生自滅的初級萌芽階段。三是產業發展助推不力。一些主要農特產品存在賣難問題,比如鮮柿子、板栗等,近年來,由于受市場銷售因素制約,客商收購量小,價格偏低,影響了農民發展產業積極性。
加大扶持力度 做好示范帶動
商洛素有“南北植物薈萃、南北生物物種庫”之美譽,山地農產豐富,交通便捷,人文資源優越。拓寬商洛山地農產銷售渠道已成為實施“山地農產在商洛”品牌發展戰略和對外推介商洛的必由之路。當前應重點抓好以下幾點:
深化認識,大力扶持。應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推動作用,適時邀請外地知名電商和專家走進商洛大講堂,給全市干部職工普及電子商務知識和發展理念,形成加快我市電子商務發展的思想共識。及時成立相關機構,為我市電子商務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盡快完成我市電子商務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實施方案,力爭短期內在淘寶網開建特色中國商洛館,成為西北第二家市級特色館。應支持成立商洛市電子商務協會,每年從財政資金中擠出500萬元作為電子商務發展基金,并制定具體的扶持和激勵政策,相關部門也要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培養孵化本土電商,吸引大型電商入駐商洛。
健全電子商務網絡,組建專業營銷團隊。可從現有大型電商中遴選優秀人才,組建和主導市級電商協會的發展。在各縣區及其鎮辦和有條件的村成立相應的組織,形成覆蓋全市的市縣(區)、鎮、村四級電子商務協會網絡。同時,可從機構改革富余人員以及國有事業單位的富余人員中遴選一批懂電腦、掌握一定網上營銷知識的年輕人,進行培訓,形成我市電商發展骨干。依托骨干,開展一系列實際操作培訓,組成運行團隊,孵化本土電商群體。并借助微媒體發展壯大宣傳發售團隊,建議黨政機關和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帶頭開通微博、微信,宣傳商洛的生態環境、文化旅游、農特產品,引發全國各地的關注和參與,提升商洛知名度和影響力,形成營銷商洛的電商名片和電商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