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趙遵禮)日前,長孫從香港求學歸來,全家不勝欣喜,游了一次迷人的仙娥湖。
“仙娥湖”是一個美麗的傳說。這里本是丹江的主河道,古時水流止此形成一個深而大的潭渦,因傳說有仙娥常常在其中沐浴梳洗而得名“仙娥溪”,溪邊的山峰亦稱“仙娥峰”。唐時這里曾設有驛站,名曰“仙娥驛”,是官府傳遞文書時補給和交換馬匹的地方,也是行旅和客商歇息的地方。大詩人李白就曾經到過此地,并留下詩作。1973年興建水庫時恰好選址于此,于是二龍山水庫和仙娥湖就二位一體了。近些年來,也許為了招徠游客,就索性改稱“仙娥湖”。
說著說著,車子已爬完了“之”字形的盤山路,登上了壩頂。正是春游季節,人是不少,有站在壩體上眺望的三三五五的本地游人,也有不少“陜A”等車牌的遠方來客。清新的空氣中彌漫著草木的芳香,人們被襲人的景色招徠著、撫摸著。站在壩上望去,平日看慣了的仙娥湖于今日顯得格外美麗:四山環繞,氣勢恢宏,湖水浩淼,不見盡頭,有數只小舟在水上自如地蕩漾著,別有一番湖光山色的韻致。孩子們按耐不住心里的癢癢,有人動議“咱們也去泛一回舟吧!”起初我還有點躊躇,仔細一看,其救生設備還可以,便欣然應允了。
于是買了包船票,從從容容地走下數十個臺階的通舟路,在一位中年艄公的指導下,次第上了船,十分認真地穿好了救生衣,又小心翼翼地以體重排好了坐位,生怕搞亂了重心,破壞了平衡。
“請坐好,開船了!”人們默默地對視著,沒有人說話,此刻不免有些忐忑,心都在手里提著。
豈料,舟行十分平穩,沒有汽車的前后跌宕和左右搖擺,沒有火車的機械摩擦和風速的呼嘯,也沒有飛機的上下浮動和氣流的撞擊。你要是不去盯著那被徐徐落在后邊的山體以及那船尾不斷放大的“八”字形漣漪,你絕不會感到船在前行。啊,美妙極了!我想起《說文解字》中許慎對古“前”字的解釋:“從止。在舟上。不行而進謂之‘前’”。此刻,我直觀地深深領略到我們先人的聰慧。
幾分鐘的沉靜之后,人們很快就適應了,“原來不過如此!”于是有人大模大樣地走出船艙,站立在船頭,晃動在舷板上,接著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他們伸出雙臂,做著“V”字形手勢,向岸邊垂釣的人吶喊,向相向而來的小舟問好,做著各種興奮的姿勢,露出愉悅的表情,忘乎所以,盡情地做秀……
當興奮得以釋放、人人心滿意足之后,又魚貫而入,重新回到艙內坐定。于是才欣賞起身邊的景色來。環顧四山,重疊逶迤,樹木參差,景象斑駁:翠綠的是松柏,鵝黃的是楊柳,粉白的是杏花和木蘭,剛剛斂去的桃花還尚未褪盡點點的殘紅,樹叢中時而裸露出民居那粉白的墻角,依稀可見那掛在農家樂屋檐下的一串串小紅燈籠在隨風擺動。還有那關羽廟,那位備受敬仰、忠義智勇兼之的民族魂的依托體高高地聳立在仙娥峰之巔。湖岸怪石嶙峋,有仙娥的遺跡梳妝臺、胭粉盒,還屹立著仿佛山羊、黃牛、青蛙和報時的金雞等等的天然石。湖心島——“四龍戲珠”的那顆溫潤的碧珠,四面環水,靜若處子;倘有風生水起,仿佛又在晃動,猶如龍在嬉戲。水中有魚,有蝦,有鱉,有螃蟹,只是它們警惕于人類殘忍的舌頭,總是深居簡出,難晤一面。水下山巒倒影,千奇百態,雖然顏色有點黝黯,卻能看出大概的輪廓,“分明峰頭樹,倒插秋江底。”細心人還會發現那在倒影的叢林中穿來穿去、忽隱忽現的白色小汽車,仿佛一只只首鼠兩端機靈狡黠的小白鼠,饒有一番意趣。
再細細地品品那湖水吧,她綺麗多姿,光彩紛呈。湖面如同一塊巨大而無瑕的美玉,隨著山勢在縱情蜿蜒,一眼看不到邊際。微風吹來,水光瀲滟,風情萬種。她的明凈,宛若遠去的仙娥那閃爍著的妝奩;她的湛藍,宛若仙娥那明眸善睞的雙目;她的碧綠,宛若仙娥那飄拽著的皺纈的裳裙;她的秀麗,宛若仙娥那美妙的姝容;她的空靈剔透,宛若仙娥那超然脫俗的道風仙骨;她的委婉回曲,宛若仙娥那美妙的婀娜多姿……兩相比較,杭州的西湖太直觀了,似乎少點含蓄;頤和園的昆明湖太喧囂了,似乎少點文靜;秦淮河太幽暗了,似乎少點明媚;桃花潭太淺薄了,似乎少點深邃。啊,美麗的湖水,美麗的仙娥!在蘇軾的筆下,他把西湖比作西施。在朱自清的筆下,他說梅雨潭“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那么仙娥湖是什么呢?我們能把她比作什么呢?比來比去,無與倫比。其實,也無須況比,她本來就是美麗絕倫的仙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