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11月28日電 (戴文昌 田鵬鶴)從廠區車間的協作共贏到社區街巷的民族團結,從產業升級的并肩前行到城鄉共富的溫情守護……“鎳都”甘肅金昌始終將融合溫情嵌入發展肌理,讓具有民生溫度的“融合之道”,成為這座絲路新城最鮮明的統戰底色。
11月6日,位于金昌市金川公園里的雕塑。 戴文昌 攝金昌緣礦興企、因企設市,因盛產鎳被譽為“中國鎳都”。作為漢、回、滿等37個民族聚居的散居城市,金昌市依托統戰工作“融合之道”的獨特優勢,走出一條具有鎳都特色的融合發展之路,讓統戰工作溫情直達人心。
市企融合,鑄就高質量發展硬核實力
地處甘肅工業版圖核心的金昌,境內有色金屬資源豐富,金昌立足這一獨特發展底色,創新探索市企融合發展模式。據金昌市委統戰部介紹,這種市企協同發展的深層密碼,正是各族人民的同心聚力。
作為金昌經濟的“頂梁柱”,金川集團將統戰理念融入生產經營、社會責任全過程,走出了一條“產業共富、交往交融”的國企擔當之路。而這條高質量發展之路的核心驅動力,始終離不開科技創新與民族團結的雙向賦能。
“科技創新是金川集團的傳家寶。”金川集團鎳鈷研究設計院主任高級工程師楊艷說,從鎳鈷提煉技術突破到產業鏈升級,每項科技創新成果都凝聚著各民族技術人員與產業工人的智慧,正是各族兒女團結協作、守望相助,鑄就了如今繁榮的“中國鎳都”。
得益于這一高效協作融合模式,2025年上半年該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5%,居甘肅首位,團結融合基因鑄就了鎳都高質量發展硬核實力。
走訪中不難發現,金昌取得的亮眼成效,源于市企雙方多維度深度協同。從人才共享、項目共建,到金融環境協同優化,市企雙方將統戰優勢轉化產業發展動能,共同培育的“2+4”現代化產業集群,2025年上半年實現產值1229億元。
市企融合的深度協同,為產業融合奠定了堅實基礎。近年來,金昌市錨定“甘肅省新型工業化示范區”目標,牽頭構建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金川集團自主研發的0.05毫米“手撕鎳”等高端產品實現進口替代。
除了技術突破與產值增長,產業融合更注重生態構建與長遠發展。金昌市委統戰部介紹說,該市通過精準招商與梯度培育,154個產業鏈重點項目2025年上半年開工率達94.2%,形成“鏈主領航、鏈員協同”的產業生態。
圖為鎳都開拓者紀念館內展陳的放大鏡。 戴文昌 攝民族融合,凝聚同心聚力發展共識
產業的蓬勃發展為民族融合筑牢了物質根基,而各民族的同心聚力更讓發展之路走得更穩更遠,這份雙向賦能的深厚淵源,在金昌市金川區鎳都開拓者紀念館的一景一物中得以生動詮釋。
漫步鎳都開拓者紀念館內,一封封家書、一件件斑駁的勞動工具,戈壁灘全家福場景,總能讓參觀者駐足。鎳都開拓者紀念館副館長馬黎說,這些展品背后,是各民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樣緊緊相擁,在戈壁灘上攜手建礦的那段熱血歲月。
從荒漠戈壁灘到如今的文明之城,這里每一件展品都承載著金昌的奮斗記憶,每一段故事都飽含著各族群眾的同心情誼。當年,各民族建設者懷揣熾熱初心,手握簡陋工具,在這片土地上為國家開采關鍵核心金屬資源,用汗水與堅守托舉起鎳都的崛起。
為讓這份民族團結精神薪火相傳,金昌市以“鎳都紅石榴”品牌為引領,創新推行“統戰+志愿服務”模式,動員干部職工聚焦文化宣傳、志愿服務、扶危助困等重點領域,組織開展各類統戰主題活動230場次,以多元實踐凝聚同心力量。
自1958年金川鎳礦被發現起,一大批鎳都開拓者義無反顧從祖國四面八方齊聚龍首山下。鎳都開拓者紀念館講解員、金昌市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郭玲說,他們頂著風沙、冒著嚴寒,背冰化雪開展找礦、探礦、采礦工作,用雙手在戈壁上建起鎳鈷工業基地。
這份各民族同心筑夢的精神基因,并未隨著歲月流逝而褪色,反而在新時代的統戰實踐中不斷延續、升華。如今,金昌將當年鎳都開拓者的同心力量,轉化為跨區域幫扶、促進民族交融的具體行動。
據金昌市委統戰部透露,今年,金昌市、臨夏州、金川集團簽訂深化交流合作框架協議,金昌市和金川集團累計投入2.7億元,用于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武威市天祝縣等地的產業幫扶、教育助學、民生改善等項目,以務實舉措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讓石榴籽在鎳都大地上緊緊相擁。
城鄉融合,共享有溫度的發展成果
民族同心聚合力,城鄉融合暖人心。金昌市委統戰部表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凝聚的同心力量,不僅為發展護航,更催生了城鄉一體、共享成果的共富實踐。
圖為航拍下的金昌市金川區雙灣鎮陳家溝村。(資料圖) 戴文昌 攝近年來,金昌市通過“鏈主企業帶鎮、龍頭企業帶村”模式,實現212家企業帶鎮帶村全覆蓋,村集體經濟平均收入從2023年33.16萬元增至2024年45.4萬元,帶動各族民眾穩步增收。
城鄉融合發展的成效,最終落腳于各族民眾的幸福指數。金昌市委統戰部表示,如今的金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農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城鄉公交一體化、教育醫療資源均衡配置等落地見效,各族民眾在民生保障中真切感受融合發展的溫度。
而民生福祉的持續改善,離不開堅實的基層治理作保障。如果說城鄉融合讓發展成果惠及各族民眾,那么治理融合則為這份幸福安寧筑牢了堅實防線。
為讓民族團結之花綻放在基層治理一線,金昌將統戰工作嵌入基層治理,構建農村四級、城市五級組織體系,通過“線上+線下”訴求機制,民眾訴求辦結率100%,基層矛盾化解率達99.4%,讓服務精準觸達到各族民眾生活一線。
作為深居戈壁腹地的工礦城市,融合之道互促共進,既守住工業城市硬核底色,又彰顯統戰工作民生溫度。金昌市委統戰部表示,未來,該市將持續以融合聚合力、以團結促發展,讓“金娃娃”在戈壁灘持續綻放光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