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云南文山11月20日電 (陳靜 徐雪瑩)鐵皮石斛巧變西楓斗、壯族刺繡飛針走線、蘆笙舞歡快雀躍、苗族織錦展現指尖藝術……18日至20日,“新藝中國”全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服務團“非遺中國行”主題服務考察(云南)走進云南省文山州,尋訪多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瑰寶。
圖為服務團成員學習制作石斛西楓斗。李凌普 攝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東南部,與越南接壤,居住著漢、壯、苗、彝、瑤等10余個民族,各民族文化絢爛多彩,非物質文化遺產百花齊放?!靶滤囍袊比珖碌纳鐣A層人士服務團來到文山,以鏡頭為筆,勾勒民族風情里的非遺脈絡,以網絡為翼,傳揚文山非遺的古韻新聲。
在文山州廣南縣鐵皮石斛與西楓斗非遺工坊,西楓斗制作技藝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張科長向大家介紹,“西楓斗為純手工制作,要從栽種3年以上的鮮條中挑選出大小適中、沒有破損的石斛作為原料,經過七八次烘烤定型才能完成?!睆埧崎L說,他一個月最多只能加工3市斤。
在他的指導下,服務團成員紛紛上前體驗學習?!耙郧拔抑怀赃^石斛,沒有想到還有石斛非遺西楓斗,石斛牙膏、石斛茶、石斛面膜……讓我對石斛的藥用價值和非遺工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副會長陳俊杰說,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本就是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成員,相信此次通過網絡大V的傳播,會有更多人了解非遺技藝,愛上非遺文化。
隨后,服務團成員先后來到廣南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觀看苗族蘆笙舞、壯族刺繡,學習制作廣南小吃千層粑、感受煙火氣中的多彩民族文化。走進丘北縣非遺工坊民源坊,了解蓮花絲、火草線制作技藝以及各民族特色服飾,現場展示的挎包、圍巾、香囊等織品、繡品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
圖為網絡大V魏澤楷展示以此行見聞創作的漫畫?!£愳o 攝一路上,擁有千萬粉絲的網絡大V魏澤楷(微博賬號@魏澤楷)把他的所見所聞創作成一幅幅漫畫,“非遺的、民族的、優秀的”“我來參觀石斛制作......真香”,漫畫中的文字成為千年非遺的生動注腳。
“我最初不了解非遺,覺得離生活很遠很遠,這次來了才發現,非遺就在我們身邊?!蔽簼煽f,看到張科長在制作石斛西楓斗、壯族阿姨在刺繡、苗族阿姨織布時,他們熱情地和大家分享非遺技藝,這些非遺都非常美、讓人忍不住想多看看、多了解一些,這種熱情和美感染了在場的所有人。因此,他想用自己的畫筆作為橋梁,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非遺、愛上非遺。
漫步在多彩文山的山水間,網絡大V孟聶嘉(抖音賬號@跟著嘉寧去旅游)用鏡頭記錄下此行的精彩瞬間。她高興地說,過去也到文山進行過采風和拍攝,但以山水美景為主。此次圍繞非遺這一主線,不僅和壯族阿媽一起刺繡、看苗族大哥表演蘆笙舞,還了解了蓮花絲、火草線的制作過程,對各民族的文化底蘊、生活智慧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圖為孟聶嘉(右三)了解丘北縣民族服飾文化?!±盍杵?攝對于傳統非遺如何更好地發展,孟聶嘉建議,“希望能增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互動性,讓大家都參與進來。同時將其融入日常生活中,例如將民族服飾融入日常服裝中,讓更多人穿在身上。還要多跨界、多聯名,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關注非遺,讓非遺煥發新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