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烏魯木齊11月5日消息(記者丁安 郭璁悅)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這片熱土上,一場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的產業變革正澎湃涌動。從激光智造迸發的璀璨火花,到大型無人機劃破長空的矯健英姿,兵團制造企業正以關鍵技術突破與產業生態重構,擘畫著高質量發展的嶄新藍圖。
技術突破:從“智能裝備”到“智慧大腦”
走進新疆天山激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激光切割頭宛若靈巧的舞者,在金屬板材上精準游走,瞬間將其雕刻成預定形狀。
這一切高效精準操作的背后,是其自主研發的“激光智腦”系統在實時進行復雜運算。“我們給激光裝備裝上了‘會思考的大腦’。”新疆天山激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總監韋海峰自豪地介紹。
這套系統不僅實現了加工路徑的智能優化,更能預測設備損耗、自動調節參數,將產品良品率提升至驚人的99.8%,使加工效率提升40%,能耗降低18%。
與此同時,在石河子市,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同樣在書寫著技術創新的傳奇。代號“鴻雁(HY100)”的國產大型無人機已實現批量生產交付。
公司總經理助理李濤指著無人機型號合格證和生產許可證說:“我們用了五年走完了從無到有的全過程,已申報飛控、航電、通信等核心領域110項發明專利。”
產業賦能:傳統領域煥發“光速生機”
激光技術的注入,為兵團傳統制造業帶來了革命性變化。在新疆某設備企業的生產車間里,曾經因切割精度不足導致的產品合格率低下問題已成歷史。引入天山激光的三維五軸激光加工中心后,企業產品合格率從85%躍升至98.5%,年節省返工成本超200萬元。
“激光技術不僅改變了工藝,更重構了企業的生產邏輯。”新疆天山激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李明軍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原有工藝需要5道工序的產品加工,現在激光一次成型即可完成,日均產能從3套增至8套,生產周期縮短60%。
而在廣袤的新疆戈壁上,“鴻雁”無人機正頻繁起降,執行航空物流任務。李濤向記者展示了一組數據:“我們已獲得9條無人機物流專用航線,合作方包括中通、中國郵政、京東等行業巨頭,通航作業空域面積超過8.6萬平方公里。”無人機物流有效解決了新疆地域廣闊、地形復雜帶來的配送難題,實現了中短途貨運的降本增效。
生態構建:“雙輪驅動”塑造制造新未來
占地2.1萬平方米的天山激光產業園,既是生產基地,更是一個充滿創新活力的產業生態圈。企業正通過“一圈四鏈”模式,以激光設備產業生態圈為核心,串聯起研發鏈、制造鏈、服務鏈與人才鏈。
“我們定位自己是產業鏈的‘連接器’和‘賦能者’。”新疆天山激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顏景川闡釋著企業發展理念。通過MES系統與供應鏈計劃協同,企業實現了零部件庫存周轉率提升35%,有效降低了庫存成本。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在阿拉爾市的培訓基地,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構建了“學歷教育+職業教育+執照培訓”的完整體系。李濤介紹,公司自2022年起開始與塔里木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展開人員培養,2024年更被民航局批復為大型民用無人機駕駛航空器操控員執照管理試點單位,為整個行業輸送著專業人才。
展望未來,顏景川充滿信心:“我們將深耕激光機床與工業生產雙賽道,正在研發面向風電葉片的新一代激光清洗設備,預計可使維護成本降低50%。”
從精密加工的火花到無人機的翱翔,從單一設備到完整生態,兵團制造企業正以科技創新為筆,以產業升級為墨,在天山腳下描繪著高質量發展的壯麗畫卷。
在這條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上,一個更具韌性與活力的制造新生態正在茁壯成長,為兵團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