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 張素)某商貿公司法定代表人葉某某雖有偽造收條、收取租金的行為,但未造成租戶損失,租戶與葉某某簽訂的房屋租賃協議有效且實際占有使用了商場商鋪。經過一審、二審,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再審判決,宣告葉某某無罪。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5日公開發布4個涉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權益保護再審典型案例,其中包括“葉某某合同詐騙再審改判無罪案”。
最高法指出,區分合同糾紛與合同詐騙罪的關鍵在于準確審查認定行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不能簡單以行為人實施了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行為,便動輒以合同詐騙罪處理。本案再審改判對于正確區分合同糾紛與合同詐騙罪的界限,準確把握合同詐騙罪入罪條件,切實增強企業家人身及財產安全感具有積極意義。
此次發布的“謝某等三人虛報注冊資本、私分國有資產、行賄、職務侵占再審部分改判無罪案”顯示,原二審期間公司法已對資本注冊制度作出重大調整,當事人沒有實繳注冊資本的行為未違反修正后公司法的規定,不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再審判決,維持對謝某犯私分國有資產罪、行賄罪、職務侵占罪的定罪量刑;宣告謝某不構成虛報注冊資本罪,趙某某、楊某某無罪。
最高法表示,在辦理經濟犯罪案件時,要注意相關法律法規的變化。本案再審改判依法保障了涉案企業和企業經營者合法權益,有效發揮了司法裁判規范、保障、引領的重要功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