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0月26日電 (記者 陳靜)25日,“醒道——2025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展”在上海美術館(中華藝術宮)開幕。展覽匯集了學院老、中、青三代共42位藝術家的100余件作品,涵蓋繪畫、雕塑、書法篆刻、新媒體與影像等多種門類,系統展示了美術學院教師在現當代藝術、新媒體與影像藝術、中國繪畫與書法藝術、美術教育與美育等領域的成果。
“醒道——2025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展”25日開幕。(華東師大供圖)展覽圍繞“醒道”為題,以“創道”“聞道”“參道”“明道”四個價值維度為指引,構建出清晰的觀展脈絡,旨在引領觀眾從技藝賞析走向精神共鳴,從形式感知深入內涵領悟,在移步換景間理解“醒道”的意涵,切身感受華東師大美術學院教師們的藝術思考與追求。
策展人、華東師大美術學院院長張曉凌表示,“醒道”,意味著藝術本質上是探索、追尋、喚醒“道”的路徑與方式。多年來,這一理念始終是華東師大美術學院教師創作的精神資源。唯如此,藝術才能到達超然澄明之境,并完成人與天地、人與自然、人與內心的和解與統一。從根本上講,這也是美術教育的根本價值所在。
華東師大美術學院自2017年正式成立以來,確立了“以當代美術教育為核心,以藝術創作與理論研究為兩翼”的辦院理念。本次展覽是華東師大美術學院繼2019年“風起海上”系列展、2021年“風華海上”校慶展后,學院又一次系統性呈現教師創作成果與教學實力的重要展覽,既是對“創作—教學—研究”一體化發展戰略的成果檢閱,也彰顯了學院在當代美術領域的探索深度。此次展覽亦是辦院理念的生動實踐。
42位藝術家的100余件作品集中展示。(華東師大供圖)開幕式當天上午,來自全國各地的20余位專家學者圍繞“AI時代美術與書法學科轉型與當代藝術發展戰略”展開深度研討。會議聚焦三大核心議題:如何以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體”戰略重塑藝術人才培養范式;如何以技術賦能激活傳統藝術的當代生命力以及如何通過跨學科融合拓展藝術表現的邊界。與會嘉賓陣容多元,涵蓋藝術理論學者、一線藝術家、學科帶頭人、策展人與評論家,共同探索藝術教育服務國家戰略、回應時代命題的創新路徑。
為增進公眾對展覽的理解,開幕式前,華東師大美術學院教師王方呈、陳明園帶領學生開展了線上專業導覽,通過同步講解為廣大觀眾提供專業的觀展引導。
展覽期間,主辦方還將特別推出“二十四節氣版畫拓印”與“錦灰堆扇面”兩場公共教育體驗活動,將高校專業美育資源轉化為公眾可參與、可感知的生動藝術課堂。
“刻印節氣印跡四季——二十四節氣版畫拓印”面向10至12歲兒童。活動將引導孩子們通過版畫創作與拓印,在長卷上親身體驗時序更迭中的自然韻律與文化意蘊。“貓蝶執扇繁中有序——錦灰堆扇面”特邀55周歲及以上人士參與。活動將帶領參與者體驗傳統文化“錦灰堆”技藝,以“貓蝶執扇圖”為創作載體,融入校園文化元素,共敘溫情,傳遞重陽敬老之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