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星火 再啟新程——信物見精神】
本期信物:德國(和萊)Hohner牌口琴(延安文藝紀念館藏)
在延安文藝紀念館內,有一把來自德國的(和萊)Hohner牌口琴,琴身的刻痕見證著它跨越百年的歲月。這把口琴的主人,是我國著名音樂家、延安魯藝教員任虹先生。他用這把小小的口琴,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吹響了希望的號角。
1940年5月4日的夜晚,中共中央黨校禮堂內舉行著歡送冼星海去蘇聯的音樂會。在晚會熱鬧的氣氛中,剛剛從重慶育才學校,來到延安魯藝任教的任虹,被音樂界同行認出口琴家的身份。在大家的陣陣掌聲中,他被推上舞臺表演。
他嫻熟地吹奏了自編的《天堂與地獄》《快樂家庭變奏曲》兩首曲子。這次演出,是口琴音樂第一次在延安舞臺上亮相。從此,他的口琴藝術便在延安聞名遐邇。
在為群眾下鄉演出中,有群眾高興地說,那個“啃骨頭”的節目很帶勁。從此,“啃骨頭”就成了任虹吹口琴的代名詞。
在延安魯藝,任虹也是位多面手。吹口琴、作曲、指揮、配曲、服裝設計,樣樣精通。此外,他還是全延安唯一的鋼琴“保健醫生”,還能利用口琴音準的優勢為鋼琴校音。
自1956年6月起,任虹擔任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的首任院長,之后的30多年里,他不斷推動新中國兒童戲劇藝術事業的發展,帶領中國兒藝一班人致力于中國兒童戲劇藝術的探索與創新,推出了《馬蘭花》《以革命的名義》等優秀兒童戲劇作品,為中國兒藝的建立與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繁榮新中國兒童戲劇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無論時光如何轉變,他都在推動音樂事業不斷向前發展。從延安到北京,他一直踐行著為人民“啃骨頭”的精神。
監制:張寧 策劃:李政葳 統籌:雷渺鑫 制作:田津金 設計:楊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