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李豐)“潺潺的水流不停,串串的清香也數不清……”8月27日,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小七孔景區,當地村民陳慧蕓在農閑時還兼職了一份導游工作。她操著一口帶有本地特色的普通話,帶領游客徜徉于山水之間時,也給不少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農忙時扛起鋤頭種地,農閑時放下鋤頭當導游。荔波縣結合景區旅游旺季用工崗位需求及當地旅游文化優勢,打造“鋤頭導游”勞務品牌,促進景區周邊群眾就業,并通過理論+實操的培訓模式,提升“鋤頭導游”的整體形象和講解水平。培訓結束后,考核通過的學員可獲得“鋤頭導游”證書,持證人員可在荔波縣內開展導游服務接待工作。如今,在旅游旺季,當地有1200余名“鋤頭導游”,人均月收入達4000元。
記者了解到,在貴州,各市州通過推進勞務品牌建設工作,打造了一批富有區域特色、行業特征和技能特點的勞務品牌。
“貴茶綠寶石茶人”打造的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黔靈女家政”入選全國首批家政勞務品牌典型案例……貴陽市先后有32個勞務品牌獲得各級榮譽、品牌商標、知識產權等600余項,累計帶動就業45萬人,并涌現出一批“明星”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推動更多勞動者實現穩定就業和增收。
曾經的勞務輸出大縣遵義市正安縣,自2013年引入吉他產業后便轉身為“中國吉他之都”。這得益于當地打造的“正安吉他工匠”勞務品牌,為當地群眾找到了一條增收致富之路。近5年來,吉他產業園年均生產吉他超過226萬把,直接提供就業崗位近4000個,輻射帶動1.5萬人就業。
除了注重打造勞務品牌之外,貴州還注重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務品牌持續發展的能力。今年4月,為深入實施“六六就業穩崗計劃”,貴州正式啟動就業培訓聯盟,構建“政府+院校+企業+社會”協同機制,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培訓品牌。
貴州省人社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就業培訓聯盟打通了人才供需堵點,探索了一條職教與產業同頻共振的新路。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縫紉工培訓班,學員結業后即可獲證上崗。同時,聯盟高效響應企業的用工需求。不久前,僅用不到一個月時間,便通過精準服務為吉利汽車輸送了1000余名企業急需的技術工人。
據了解,按照“成熟一個,建設一個”的原則,貴州正推動全省重點產業就業培訓聯盟建設,深入打造“貴州技工”“黔菜師傅”“黔靈家政”“黔旅工匠”等系列勞務品牌,全面提升技能人才規模與素質,為產業升級與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注入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