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28日電 (記者 陳溯)記者28日從中國氣象局獲悉,28日至29日,作為第七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八大分項之一,以“深化中阿氣象合作 共筑氣候韌性未來”為主題的氣象高質量發展對接交流在銀川舉辦,中國氣象局與阿聯酋國家氣象局籌備建設氣象衛星數據應用中心、與約旦等國家氣象部門聯合開展“媽祖(MAZU)”早期預警系統研發計劃、與埃及氣象局聯合開發氣象人工智能模型計劃等一批合作舉措推出,標志著中阿氣象部門在共同應對全球氣候挑戰、深化早期預警合作方面取得機制性成果。
面向阿聯酋氣象衛星遙感應用和能力建設需求,中國氣象局和阿聯酋國家氣象局將圍繞數據共享框架搭建、遙感應用技術路徑規劃、人才聯合培養等三大重點,聯合建設氣象衛星數據應用中心。今年4月,中阿雙方簽署氣象衛星合作紀要,為該中心的籌備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風云氣象衛星數據平臺已接入17個阿拉伯國家,提供4大類40種產品服務。同時,已連續多年為海灣國家提供高頻次、定制化的監測服務。
“媽祖(MAZU)”早期預警系統聯合研發計劃將根據約旦等國相關需求,合作研發適配當地的早期預警系統,以及可定制、易部署、可持續的一攬子解決方案。目前,中國氣象局已基于全民早期預警中國方案“媽祖(MAZU)”的開放框架,研發針對各地應用的云端早期預警系統,通過高性能計算資源、風云氣象衛星、數值天氣預報模式、人工智能(AI)氣象模型和AI早期預警算法等技術手段,實現了災害性天氣預警在不同場景中的有效部署與應用。
當前,人工智能正成為全球氣象部門提升服務質量、強化災害早期預警能力建設、支撐區域社會經濟抗風險能力的“戰略優先級”技術。中國氣象局表示,將發揮在人工智能技術方面的優勢,與埃及氣象局聯合開展AI驅動氣象模型的研發和應用,提高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能力,促進人工智能技術在阿拉伯地區氣象領域的發展和應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