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琥繪(《諷刺與幽默》供圖)
盛夏時節,在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王官屯鎮,隨處都能看到杏樹,枝丫間掛著飽滿果實,村民們正在忙著采摘、搬運。
“今年的杏,不用再愁賣不出去,還能賣個好價格!”王官屯鎮黨委書記張磊高興地說,鎮里新引進了一家果脯加工公司——山西雁門三犁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犁公司”),既符合地方實際,又有廣闊市場。“現在亂攤派的事沒有了,只要真抓實干,就會有成效。”
張磊說的“亂攤派”,曾給當地帶來深刻教訓。
去年,張磊還是王官屯鎮鎮長。在經營主體倍增計劃工作中,王官屯鎮為了確保完成上級攤派的增長任務,讓一些沒有實際需要的群眾注冊大量空殼經營主體。其中一名村干部名下竟然注冊了20多家經營主體。
張磊介紹,當時這項工作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確實是先服務有注冊需求的群眾,第二階段則是動員那些有想法還沒有實際行動的中間群體盡快完成注冊,第三階段則變成為“完成任務”而不顧實際的辦理了。
在第三階段,為了片面追求數量增長,亂攤派、虛增數字的情況開始出現。惡石村黨支部書記靳守功在從事基層工作之外,個人也干些小生意。為完成任務,他無奈之下給自己名下注冊了飯店、鞋店等共計20多家經營主體,但絕大部分都沒有真正開展經營。
“上級交代的任務,我就想必須得完成。村里年輕人該注冊的都注冊了,只能掛在我自己名下。”靳守功說,惡石村戶籍人口雖然有1000多人,但常住人口只有200多人,且80%為老人,剩下的三四十名年輕人有一半能做生意就不錯了。
問題出在考核通報上。記者了解到,營商環境考核是當地一項重要考核指標,當時經營主體數量又在這一指標中占到相當分量。時任陽高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局長、現任應急管理局局長的陳銀輝說:“雖然沒有懲罰措施,但大家都有‘交賬心態’,也就是隨大流,從縣到鄉鎮、到村,定期通報時大家都不愿意落在后面,怕面子上不好看。”
當時,縣里根據各鄉鎮的人口、區位等因素,給各鄉鎮分配增長指標,而鄉鎮又把壓力傳導到各村。當時很多基層干部守在行政審批大廳門口,就是為了把前來辦理注冊的群眾“搶”過來,算到自己的任務里。
亂攤派帶來一系列形式主義問題,也給基層增加了負擔。當時,包括陳銀輝在內的相關干部,工作量比平時增加了3倍,每天晚上都要整理材料、統計數據。“打印機嘩嘩作響,A4紙一摞接一摞,營業執照5元一張就跟不要錢一樣。”陳銀輝感慨道,“現在想來,實在很沒有必要。”
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山西行政學院)教授崔建周表示,在招商引資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一些地方搞“內卷式”“指標式”“攤派式”競爭,導致資源浪費、數據造假、無序競爭等亂象,給基層干部群眾帶來了不必要的負擔。經營主體的增長,離不開審批流程的改革優化,地方要以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為著力點,為經營主體提供高效優質服務。
問題暴露出來后,陽高縣委痛定思痛、深刻反思,進行了全面整改。“我們成立了6個小分隊,兩次不間斷深入鄉村進行全面排查。”陽高縣委書記王崇虎介紹,經過上門服務,累計排查出虛增經營主體3638戶,現已全部清理完畢。同時,縣里廢止了與經營主體培育相關的不切實際的文件。
文件廢止了,該有的服務不能缺位。王崇虎介紹,陽高縣深化項目審批改革,提升服務效能,為企業提供“一項目一方案一清單”審批服務,實行告知承諾、容缺受理、并聯審批、聯合驗收等服務機制,有效提高了項目審批效率。
三犁公司負責人韓宇航一邊忙著調度各類設備、檢查冷庫,一邊聯系果農商量收杏事宜。“我們項目從簽約到投產僅僅用了4個月,土地手續、水電、行政審批等方面都有專人對接。今年,陽高的杏能銷售到北京、上海、浙江等地。”
“現在,我們引進項目不盲目跟風、不片面追求數量,而是看基層、看群眾真正需要什么樣的產業。陽高是杏鄉,三犁公司的引入提升了杏果附加值,可以解決200多個就業崗位。”張磊說。
“我們的教訓是,優化營商環境一定要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市場規律。”陽高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局長郭春來介紹,今年以來該縣簽約項目16個,投資額15億元。
“說到底,亂攤派現象的出現,是源于錯位的政績觀,我們必須要及時扭過來。”王崇虎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5日 11 版)
相關報道:
讓職責歸位 給基層松綁(編輯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