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這組辯證統一的戰略抉擇,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正持續增強中國發展的動能與韌性
近來,一系列國際盛會在中國各地舉行,為世界觀察中國發展打開了一扇扇全景視窗。
第二十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以投資金額超過3500億元人民幣收官,再創歷史新高;第六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熱議從中國“鏈接世界”,搭建高效交流平臺;202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聚焦世界經濟焦點議題,為因應挑戰分享智慧、凝聚共識……高質量發展步履堅實,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推進,中國同各方互利共贏的成功故事不斷續寫。
當前,國際形勢變亂交織,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甚囂塵上。面對逆風逆水,中國號經濟巨輪何以破浪前行?答案就鐫刻在兩個“堅定不移”的實踐邏輯中: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這組辯證統一的戰略抉擇,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正持續增強中國發展的動能與韌性。
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才能牢牢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為擴大高水平開放注入新動能、提供支撐力。
中國式現代化的地基,要靠自己的力量夯實。正如參天大樹必須扎根沃土,把國家和民族發展置于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才能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
當前,中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正不斷塑造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一個內部肌體強健、發展動能充沛的中國,意味著確定性、成長性,正成為全球舞臺上更具吸引力、更能引領發展方向的可靠合作伙伴。正如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所指出:“中國帶來的不僅是穩定性,更是未來持久的希望。”
看消費,著力擴大內需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戰略之舉,不僅關乎自身經濟穩定、經濟安全,也為對外開放合作帶來新機遇。規模巨大、快速升級的中國市場,正展現對全球商品、服務、資本、技術更加強勁的磁吸力。“選擇中國,就是選擇未來”成為國際共識。
看科創,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掌握科技命脈、贏得發展主動的必然要求,也增強了中國對國際科創合作的引領力、推動力。今日中國,人工智能、新能源、量子科技等新興產業聚能成勢,中國已成為全球企業競逐創新前沿的理想舞臺。
根基穩固,方能敞開懷抱、海納百川。中國同各方實現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贏正迎來廣闊空間。
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是對“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這一重要經驗的自覺遵循,為辦好自己的事不斷創造條件,匯集資源。
歷史一再佐證,越是勇于擁抱開放的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韌性越強。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全面履行承諾,以擴大開放促機構改革、法律修訂、關稅削減,關稅總水平由15.3%降至7.3%,既創造了自身發展奇跡,也激活了世界經濟的一池春水。近年來,以正式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為契機,中國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為搶抓發展先機注入了動力。
改革越深入,對開放的水平要求就越高;開放水平越高,對改革的促進作用就越大。從負面清單做“減法”,到營商環境做“加法”;從頒布施行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到實施《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從深入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到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一系列有力舉措,既是對接國際規則的主動作為,也是破解改革難題的重要抓手。
只有開放的中國,才會成為現代化的中國。陜西依托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構建跨國農業全鏈條發展體系,云南加快同周邊國家互聯互通國際大通道建設步伐,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運作扎實推進……無論是邊陲口岸,還是內陸腹地,一個個開放高地鋪展出開放賦能發展的生動圖景。
越發展越開放、越開放越發展。當某些國家忙著設置“防火墻”時,中國正積極開發更友好的“交互協議”,成為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中堅力量,為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注入更強動力。
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人類發展進步的大方向不會變。中國致力于同各方在發展之路上互利共贏、相互成就的決心不會變。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國號巨輪無懼風雨、勇毅前行。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4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