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秦嶺地區如何處理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近日,記者跟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采訪團,在陜西省南部秦巴山區穿行,見證當地貫徹新發展理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成果。
“廠房的墻板是我們自己生產的新型建材,既省錢又環保。”在位于商洛市商州區的陜西嶺南佳泰新型綠色建材生產項目車間,工作人員馬勇說。
針對尾礦治理難題,當地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尾礦用于生產環保建材,不僅綜合造價可以降低10%左右,還具有隔火保溫、隔音降噪等特性。”陜西嶺南佳泰建筑節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冀佳偉表示,一期項目每年可消耗20萬噸硅質尾礦、2萬噸工業石膏和3萬噸粉煤灰,主要生產新型綠色建筑材料。
“我們把尾礦資源綜合利用作為保障生態環境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深化與科研院所、院士團隊戰略合作,促進尾礦資源綠色化、產業化、高值化綜合利用。”商洛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青峰表示,該市累計實施混凝土骨料、硅酸鹽水泥、陶瓷類材料等綜合利用項目128個,形成年可利用尾礦2000余萬噸生產能力,綜合產值超百億元。
“著眼把牢高質量發展基準線,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著眼守護好中央水塔和中華民族祖脈,當好秦嶺衛士;著眼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強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保護;著眼建設北方綠色長城,深入實施‘三北’等重點工程。”陜西省副省長王海鵬表示。
安康市境內,漢江常年流量占南水北調中線丹江口入庫水量的66%。秦巴生態館工作人員通過“智慧水質監管一張網”點開一處視頻監控畫面,只見水面波光粼粼、碧波蕩漾。
“這里就是漢江的陜鄂交界處。我們協同推進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漢江水質穩定保持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安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石泉縣委書記陳蓮告訴記者。安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高晶華介紹,去年當地生態友好型產業占GDP比重達到85%。
距離石泉縣城5公里的城關鎮絲銀壩村是朱鹮的棲息地,風景秀美、祥和安寧。正在建設的草池灣田園綜合體項目一期工程包括鄉村會客廳、電商培育中心、田間課堂、青旅、家庭工坊及農家餐廳等;二期則主要依托本地村民,盤活、改造閑散的房屋,交由運營團隊提升附加值。
“項目建成后,預計年接待游客突破6萬人次,戶均年收入超3萬元。”城關鎮黨委書記何毅表示,依托優美自然環境推進鄉村振興,既讓農民富起來、村集體壯大起來,又吸引了村民回鄉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