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11日電 (記者 應妮)記者11日從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獲悉,當地時間10日下午,“此致,敬禮——中國傳統家書展”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開幕。
當地時間11月10日,“此致,敬禮——中國傳統家書展”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開幕,圖為嘉賓為展覽揭幕。 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供圖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館長李貞實介紹,家書是該館的特色專藏,此次展覽從8萬余封館藏家書中選擇了32組55封,均為原大仿真復制,采用鏡框裝裱和展柜陳列,并輔以相關人物照片和背景故事。最早的寫于清朝晚期,最晚的寫于20世紀90年代;既有毛筆豎寫的傳統家書,也有鋼筆橫寫的家書,還有用文字、圖畫和符號寫成的家書,反映了人間真情和溫馨的家庭文化,展示了中國家書文化的獨特魅力。
據悉,此次展出的31位家書作者中,既有曾國藩、李鴻章、康有為、陳獨秀、梁啟超等名人,也有不同時期的軍人和普通民眾。雖然社會身份各不相同,但他們都是家庭中的一員,向親人表達關愛、感恩、思念、歉疚等復雜的情感,把所見、所聞、所感訴諸筆端,留下了可資回憶的原始檔案。這些家書不僅記錄了各自不同的家事,也折射了當時的歷史環境,多階層、多視角呈現了一個多世紀以來不同時期中國家書的風貌。
當地時間11月10日,“此致,敬禮——中國傳統家書展”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開幕,圖為嘉賓在現場參觀展覽。 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供圖展品中有曾國藩寫給兒子曾紀澤的6封家書和寫給弟弟曾國荃的1封家書。
本次展覽還展出了畫家傅抱石寫給友人唐遵之的一封信。20世紀60年代,傅抱石委托唐遵之購買藥品和畫筆,并在信中畫出了3種畫筆樣式,雖然只有一頁紙,但文圖交融,可見藝術家的書畫功力。令人感動的是,兩人從1962年開始到1965年,約四年時間通信三十余封,雖始終未能見上一面,卻互相引為知己。
展覽由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與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孔子學院共同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都柏林大學常務副校長柯林·斯科特等出席開幕式,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副館長張丁向中外來賓介紹展品及其背后的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