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1月9日電 (記者 黃方)第八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推進綠色貿易自由化 加速全球綠色轉型”分論壇近日在上海舉行。來自全球的政商學界代表共同發出呼吁,必須警惕并堅決反對以鄰為壑的單邊主義和“綠色保護主義”,通過構建協同、公平、創新的全球治理新框架,打破規則壁壘,為全球綠色貿易的自由流通掃清障礙。
論壇以“破壁·立標·賦能”為主線,聚焦當前綠色貿易領域的突出矛盾:一方面,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性與綠色產業的巨大市場潛力正催生強勁的貿易需求;另一方面,各國綠色標準碎片化、碳關稅等單邊措施的興起,正形成新的貿易壁壘,嚴重阻礙全球綠色轉型的協同進程。
第八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推進綠色貿易自由化 加速全球綠色轉型”分論壇近日在上海舉行。(主辦方供圖)全球化智庫(CCG)創始人兼理事長、國務院原參事王輝耀在開場致辭中提出,綠色革命正成為全球共識,能源轉型、低碳產業、綠色金融正在重塑全球產業與技術格局。全球化范式正發生深刻轉型,從以效率、資本驅動為核心,轉向綠色、安全、可持續為導向的新模式。我們要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綠色全球化中推進經濟全球化繼續發展。
王輝耀強調,中國應將自身的綠色發展經驗、技術與產業推向全球,特別是在“全球南方”國家形成可持續的產業集群,同時增進與美歐等發達國家在綠色發展領域的合作空間,加強技術交流與標準協同,以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為凝聚全球綠色發展共識、推動全球綠色轉型貢獻決定性力量。
論壇主旨發言環節中,世界貿易組織前總干事、巴黎和平論壇主席帕斯卡爾·拉米指出,綠色貿易不應是單一議題,而應嵌入貿易、環境、發展三角平衡之中”。他援引歐方提出的“CTIP”(清潔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概念,呼吁未來貿易協定應融合清潔發展與公平合作內容,探索綠色全球化新路徑。
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外經貿部原副部長龍永圖指出,在綠色貿易的標準制定和標準的認定方面,我們要加強國與國之間的綠色產品標準的賦能,推動綠色的產品技術和服務在全球市場的自由流動。
圓桌對話環節中,多位業界代表提出必須構建一個由政府、企業和國際組織三方深度協同的治理新機制。跨國企業代表均指出,技術創新和全產業鏈協同是打破壁壘的根本動力。
當天,全球化智庫發布研究報告《邁向綠色貿易新紀元:全球綠色轉型的機遇、路徑與中國角色》,提出五項政策建議,包括加速構建包容性多邊貿易框架,優化各國國內政策支持體系,強化國際合作與經驗共享,充分利用數字技術賦能綠色貿易,及加速構建全球統一編碼體系,貢獻“中國方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