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柏林10月21日電 (記者 馬秀秀)在聯合國成立80周年之際,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總干事格爾德·穆勒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書面專訪,高度評價中國發展經驗對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意義。他表示,中國是聯合國工發組織最有力的合作伙伴之一。
聯合國工發組織成立于1966年,1985年成為聯合國專門機構,宗旨是通過工業發展促進減貧和環境友好型經濟增長,提高全世界人民,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穆勒指出,過去40年,中國成功使8億人口擺脫饑餓與貧困,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卓越的發展成就之一。如今,中國的綠色經濟轉型仍在持續推進,其在綠色與數字創新領域的能力,蘊藏著加快全球向可持續未來轉型的巨大潛力。
穆勒積極評價聯合國工發組織與中國多年來的合作成效。中國始終是聯合國工發組織的有力伙伴與堅定支持者。
他表示,數十年來,聯合國工發組織不僅支持中國自身轉型發展,也支持中國在全球范圍內推動可持續工業化的努力。中非–UNIDO卓越中心、南南工業合作中心、全球工業人工智能聯盟卓越中心、國際小水電中心、國際氫能中心以及“城市之橋”倡議等一系列旗艦項目,正是雙方合作成果的典型案例。
穆勒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與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共享同一愿景,即推動包容、可持續與韌性增長。中國正不斷擴大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往來,并為最不發達國家提供零關稅準入,為其經濟增長與融入全球價值鏈創造了重要機遇。
當前,世界正面臨糧食危機、水資源短缺和氣候變化等多重挑戰。聯合國工發組織積極協助發展中國家把握新機遇,推動經濟多元化與現代化,提高當地糧食生產效率與糧食安全水平,建設可持續工業,并增強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穆勒指出,中國在太陽能與電池技術等領域的領先地位,為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的綠色轉型提供了更為便捷和低成本的可持續解決方案。中國在埃塞俄比亞、埃及和塞內加爾等國投資建設的產業園區和經濟特區,不僅創造了就業、促進了經濟增長,也幫助發展中國家更好地融入全球價值鏈。
“全球南方需要中國這一值得信賴的伙伴,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消除全球饑餓,推動可持續工業化,促進清潔能源獲取與公平貿易。”穆勒表示,當今世界,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加強多邊合作,共同建設和平與繁榮的未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