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0月20日電(奚金燕)“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此行希望能夠深入了解浙江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將所見所聞帶回去分享給我的學生,一起推動越南數字經濟的發展。”20日,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下屬人文與社會科學大學副校長劉文決在受訪時如是說。
10月20日,東盟—中日韓(10+3)數字經濟研修班暨第三屆中國—東盟數字經濟研修班(以下簡稱“研修班”)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開幕。
研修班開幕式。主辦方 供圖本屆研修班共有來自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新加坡、菲律賓、泰國、越南、東帝汶等國家的近50名學員參加,涵蓋政府、產業、高校和知識機構三個界別。
據悉,研修班為期三周,通過課堂教學、現場調研參訪、論壇和交流分享等形式,深化東盟各國與中國在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領域的互學互鑒,共同抓住亞洲的數智化浪潮和機遇,促進合作和共同發展。
2022年11月11日,在柬埔寨金邊出席第25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時,中方提出未來3年為東盟國家培訓1000名數字人才。浙江大學已于2023年和2024年連續兩年舉辦了中國—東盟數字經濟研修班,共培養學員近200名。研修班成果被納入中國—東盟數字經濟部長會議機制和中國與東盟共建五大家園進展報告的成果清單。
同時,浙江大學又把成果向中亞和東亞輻射,舉辦中國—中亞數字經濟研修班、東盟—中日韓數字經濟研修班等。受訪學員認為,數字經濟研修班幫助他們系統、全面地了解了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這些具有啟發性和實踐價值的經驗能夠促進本國數字化轉型與國際發展合作。
據悉,本屆研修班由浙江大學、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主辦,浙江(浙江大學)國際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全球發展倡議研究中心承辦,中國電子企業協會國際合作分會等協辦,得到國家數據局、工信部的支持。
現場小組討論。主辦方 供圖浙江(浙江大學)國際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貢森表示,研修班發揮浙江省在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優勢,組織各方在中國數字經濟的領先城市——杭州市和深圳市開展案例交流、跨國比較等知識交流和分享,有助于增進10+3機制下各成員國之間的彼此了解,研討各方的合作需求、面臨障礙、關切重點等,從而推進區域數智轉型和治理合作。
據悉,本屆研修班聚焦人工智能,內容涵蓋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物聯網、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監管等,邀請來自海內外一流大學、國際組織、政府部門、前沿產業的專家學者授課,并前往阿里云、騰訊、大華股份、杭州城市大腦、涂鴉智能、靈伴科技、杭州慧智人工智能等數智化先行企業與創新機構,實地考察數智賦能政府治理、產業智能化及綠色轉型等案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