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圣保羅10月18日電 (記者 林春茵)17日晚,由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和巴西圣保羅州立大學孔子學院聯袂主辦的“魯迅的文藝道路——不隔膜,相關心”展在圣保羅啟幕。
當地時間10月17日晚,由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和巴西圣保羅州立大學孔子學院聯袂主辦的“魯迅的文藝道路——不隔膜,相關心”展在巴西圣保羅州立大學孔子學院啟幕,主辦方代表為展覽剪彩。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攝圣保羅州立大學孔子學院巴方院長保利諾認為,展覽生動呈現了中國“民族魂”魯迅的文學道路與世界文藝交流實踐,展示其前瞻性的文化視野和貫通中外的文藝使命。
記者在展覽中看到,魯迅手稿、文集初版本、譯作、美術設計、版畫收藏及多語種譯本等珍貴實物大量展出,吸引近百位巴西文學愛好者駐足觀賞。
當地時間10月17日晚,巴西青年參觀“魯迅的文藝道路——不隔膜,相關心”展覽。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攝圣保羅伊皮蘭加博物館館長馬里奧在“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手書前端詳許久。“這種筆跡的力量讓人感受到文字的生命。”馬里奧說,魯迅最打動人之處在于,其與工人階級的聯系,及反對舊制度的斗爭精神。
北京魯迅博物館研究室職員李紫璇當天導讀《朝花夕拾》《百草園與三味書屋》等名篇,娓娓回溯魯迅的人生經歷,書中的江浙風物、人情與民俗信手拈來。一位巴西學子對她反饋,他非常喜歡魯迅,“《朝花夕拾》是一部有趣而生動的社會百科全書”,“研讀魯迅能夠了解中國的國民性”。
當地時間10月17日晚,作為“魯迅的文藝道路——不隔膜,相關心”展覽配套活動,北京魯迅博物館研究人員李紫璇在巴西圣保羅州立大學孔子學院開講魯迅作品。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攝“魯迅在《朝花夕拾》中思考‘記憶’與‘懷舊’,這種主題在巴西文學中也常出現,讓人倍感共鳴。”圣保羅地鐵公司電氣工程師亨利說。
曾在武漢求學6年的漢語言文學碩士若昂特別喜歡《阿Q正傳》手稿。“雖然拉美離中國很遠,但魯迅語言幽默犀利,他描寫的生活方式、社會處境讓人毫無陌生感。”
“魯迅雖然生活在民族危難的年代,卻始終以開放姿態面向世界。”北京魯迅博物館陳列展覽部主任劉靜說,“我們有責任向世界講述一個真實的魯迅。”
此次展覽是國家文物局“文明橋梁計劃——文物出境展覽精品”項目之一,將持續3個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