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圣保羅10月13日電 題:第十屆圣保羅中國影展:《雪豹》首映 點燃共鳴
中新網記者 林春茵
當地時間10月11日,中國藏族導演萬瑪才旦執導編劇的電影《雪豹》在巴西圣保羅文化中心上映。這也是《雪豹》在巴西首映,影片講述的藏民守護雪豹故事,激起了巴西觀眾的強烈共鳴。
當天,第十屆圣保羅中國電影展在圣保羅文化中心連映三部作品,《雪豹》打頭陣。電影票實行預售制,早在一個月前就銷售一空。
當地時間10月11日,巴西圣保羅文化中心,巴西觀眾排隊驗票,等待參加第十屆圣保羅中國電影展觀影。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攝“《雪豹》能來到巴西太好了。”長期關注潘塔納爾濕地生態的巴西知名攝影師艾爾頓·拉拉(Ailton Lara)說。她在鏡頭下留下很多美洲豹及潘塔納爾多樣物種的英姿,還救助過因濕地火災受傷的美洲虎。
艾爾頓告訴記者,她曾在喜馬拉雅山麓藏區小村“Kibber”拍攝雪豹,對當地藏文化印象深刻。“我們在潘塔納爾與美洲豹一起‘工作’,因此,對《雪豹》講述的種種,很有共鳴。”
當地時間10月10日,巴西圣保羅文化中心,巴西觀眾驗票參加第十屆圣保羅中國電影展觀影。 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攝39歲的巴西軟件開發工程師羅德里戈·諾蓋拉(Rodrigo Nogueira)認為,《雪豹》的敘事“層次豐富”:“它既展現了家庭的矛盾,也有社會與自然的張力。西藏風景極其壯美,還有導演敘事的幽默和靈幻——緊張之中帶著笑意,令人印象深刻。”
諾蓋拉坦言,這種人類與自然沖突的主題,很契合巴西當下的環保憂思。“亞馬孫雨林保護是全球性議題,《雪豹》精準地表現了這種張力——人們想留在那片土地上生活,同時又渴望與自然和諧共處,而中國找到了這樣的路徑。”
專程從坎皮納斯驅車兩小時趕來的經濟學者安德烈婭·羅克(Andrea Roque)告訴記者,她正在學中文,也很喜歡萬瑪才旦,“這部電影非常美。 中國幅員遼闊,電影是在西藏拍的,那里的故事很不一樣,很有意思。”
《雪豹》曾斬獲第3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這是萬瑪才旦的第八部藏族題材電影,也是他的遺作。這位被譽為“藏語電影奠基人”的導演,以“八部西藏戲,半生藏地情”的創作生涯,成為中外影迷心中的傳奇。
而不久前,中國知名建筑師、“海綿濕地”理念提出者俞孔堅在美洲豹棲息地潘塔納爾濕地墜機遇難。不少觀眾受訪時都提及,兩位“地球守護者”的離去令人扼腕長嘆。
“雪豹和美洲豹都向我們展現了堅韌、力量與傳承。”高校教師伊蓮·桑多斯(Elaine Cristina dos Santos)說,美洲虎代表森林、綠色和自然,在巴西地位尊崇,在巴西紙幣、教堂壁畫、巧克力品牌圖案中隨處可見。
伊蓮到現場觀影,正是為了以此向“那群守護自然的中國人”致敬。“他們為中國和巴西帶來了重要的反思,他們是真正關心未來的人,也在為年輕一代、為孩子們傳遞珍貴的信念。”她說。
“發現影展中有《雪豹》時,我深受感動,萬瑪才旦的電影作品,在巴西還沒有太多機會被廣為人知。”曾赴中國拍攝紀錄片的巴西青年導演米蓮娜(Milena)說,《雪豹》的放映恰逢其時。
米蓮娜說,今年巴西將舉辦第三十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30),中國的與會舉足輕重。而影片的核心是人類與動物、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這正是連接巴西和中國文化、政府、民眾與多元社會的重要主題。”
“當我們觀看這部電影時,也是在向那些已離世卻留下精神遺產的藝術家與思想家致敬。”米連娜說,“這是一部藝術杰作,面對這些悲劇,《雪豹》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共同療愈、共同前行、分享未來的契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