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19日電 (記者 阮煜琳)中國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消息,19日堪察加東岸近海海域發生7.8級地震。經綜合分析研判,此次地震已引發海嘯,但沒有對中國沿岸造成災害性影響。
據全球海底地震監測臺網數據,中國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測定,2025年9月19日2時58分(北京時間),堪察加東岸近海海域(北緯53.1度,東經160.6度)發生7.8級地震,震源深度為20千米(震源參數修訂)。
據專家分析,此次地震發生在太平洋板塊與北美板塊交界帶附近,屬于典型的淺源逆斷層構造活動。在震源區域,太平洋板塊正以約77毫米/年的速度相對北美板塊向西北偏西方向運動。該震中區域歷來是中強震至大震的多發地帶。本次地震為2025年7月30日堪察加半島8.7級地震的最大余震,震級超過了9月13日發生的7.4級余震。1952年在震中附近曾發生9.0級強震,并引發了破壞性的環太平洋海嘯。
全球海嘯監測數據顯示,此次地震在震源附近引發了海嘯。截至19日8時45分(北京時間)阿姆奇特卡島站監測到4厘米的海嘯波;浮標21414監測到5厘米的海嘯波;浮標21415監測到6厘米的海嘯波。
根據全球海底大地震近實時震源機制解反演結果,此次地震是一次逆斷層型地震事件。根據實際斷層面幾何參數,應用海嘯數值模型得出的結果顯示,該地震在太平洋沿岸可能引發5厘米至30厘米的海嘯。
針對此次地震事件,中國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迅速響應,于北京時間3時6分發布首份海嘯信息,對震源周邊地區發出海嘯預警。隨著震源信息的不斷更新,該預警中心持續跟進,8時28分將震級修訂為7.8級。
歷史地震資料顯示,過去100年間在震源附近500千米范圍內,曾發生過23次7.0級以上地震事件,最大的是1952年11月4日發生的9.0級地震。全球歷史海嘯災害數據庫顯示,歷史上該區域曾發生過34次海嘯事件,其中影響最大的是1952年的9.0級地震引發的海嘯災害,在環太平洋區域造成約10000人死亡,最大海嘯爬高18.4米。
截至北京時間9月19日8時45分,此次地震暫無重大人員傷亡報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