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7日電 題: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市場信心增強——訪瑞銀集團CEO安思杰
新華社記者任軍、謝晗
“我們非常欣喜地看到,近期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市場信心增強,對中國資產的配置熱情持續升溫。”瑞士銀行業巨頭瑞銀集團首席執行官安思杰近日在北京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宏觀政策精準發力和高科技領域的快速發展,正為市場持續注入信心。
安思杰于9月中旬開啟為期兩天的北京之行。他表示,中國經濟體現出強大的韌性和蓬勃的創新活力,催生了眾多新的成功故事,這讓全球資產配置者難以忽視中國市場。“以港股市場為例,近期中國企業在香港IPO所募集的資金除了來自境內投資者,國際資本參與度也顯著提升。”
安思杰分析認為,一方面,中國政府去年9月以來出臺的一攬子增量政策為市場注入了流動性;另一方面,隨著AI等新技術不斷賦能制造業,傳統經濟部門與創新領域正在形成協同效應。“從‘中國制造'到‘中國研發',創新力量正在重塑財富創造模式。”
基于對中國經濟的研判,瑞銀宏觀團隊于今年7月將2025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上調0.7個百分點。安思杰認為,中國仍具備充足政策空間支撐經濟發展,值得注意的是,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推動消費市場持續復蘇,這對鞏固經濟至關重要。
談及在華業務布局,安思杰表示,瑞銀是最早進入中國內地的外資投行之一,深耕內地市場已30余年。旗下瑞銀證券作為全牌照的證券公司,于2007年投入運營,今年3月瑞銀將其持股比例從67%提升至100%。“實現瑞銀證券的全資控股體現了我們對中國市場的承諾,也是我們加強在華投資布局的標志性舉措。”安思杰說。
自2020年中國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以來,中國內地已有包括瑞銀證券在內的5家外資獨資券商。安思杰表示,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流動性和市場準入機制正在持續優化,給外資金融機構帶來更廣闊的發展機遇。
“我們的核心戰略是雙管齊下:既幫助中國客戶通過我們的全球網絡實現資產配置多元化,又推動更多國際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他說,這一“連接器”角色未來將愈發重要。
2023年,瑞銀完成對瑞士信貸集團的收購,兩家瑞士金融巨頭的全球業務隨之開始整合。安思杰透露,兩家機構在華業務整合取得良好成效,進一步強化了瑞銀在中國市場的地位。
“成功的關鍵在于團隊協作。”安思杰說,“需要匯聚多樣化專業技能才能滿足客戶需求,因此必須要打造配合默契的全明星團隊。”
面對AI、區塊鏈等技術的沖擊與重塑,銀行業該如何更好實現創新與增長?安思杰表示,銀行業始終是新科技的前沿應用者,目前瑞銀正通過AI技術提升業務全流程的效率與精確度,但更重要的是建立與客戶的情感共鳴,真正理解客戶需求。
安思杰表示,瑞銀始終將中國及亞洲地區視為實現增長的重要戰略市場。最近,瑞銀集團在亞洲地區管理的資產已超過1萬億美元。“目前亞洲市場貢獻了瑞銀約20%的利潤,我們的目標是將這一比例提升至30%左右。”
“瑞銀持續看好中國經濟前景,將充分發揮連接中國與國際市場的作用,緊抓新機遇,繼續深化在華布局。”安思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