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包裹”彰顯消費市場“大活力”
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0月11日,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突破1500億件,比2024年提前了37天。
“小包裹”折射“大經濟”。快遞業通過覆蓋全國、通達全球的網絡體系,有效打通了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是暢通經濟大動脈、保障民生微循環的重要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也被視為觀察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的晴雨表。
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國快遞業保持較快增長態勢。今年前8個月,我國快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9583.7億元,同比增長9.2%;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282億件,同比增長17.8%。截至10月11日,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突破1500億件。
“快遞業務量的快速增長,是我國經濟活力和消費市場擴張的一個縮影,體現了我國消費市場的活躍度增加。”盤古智庫(北京)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余豐慧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付一夫看來,快遞業務量的快速增長體現了我國內需市場潛力不斷釋放,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消費市場持續活躍。同時,也體現了商品流通效率的提升,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取得進展,供應鏈、產業鏈韌性不斷增強,經濟循環更加暢通。此外,中西部地區快遞業務量增速明顯,反映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成效顯著,下沉市場消費活力持續釋放,區域發展更趨均衡;直播電商、即時零售等新業態蓬勃發展,也推動快遞需求多元化增長,展示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在行業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隨著“反內卷”的持續推進,快遞行業發展質量也在持續提升。
國家郵政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經測算,2025年8月份中國快遞發展指數為424.9,同比提升4.4%。其中,發展規模指數、發展趨勢指數分別為567.4和71,分別同比提升11.2%和10.4%。
此外,長期困擾快遞行業的“價格戰”問題得到進一步遏制。行業內企業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軟、硬件服務能力提升等方面。
公開數據顯示,圓通速遞8月份單票價格回升到2.15元/單,環比增長3.37%。
“部分地區快遞價格已經出現小幅上調,例如,浙江永康全公斤段上調0.3元/票、江蘇東海平均上漲0.4元/票等。”中國城市專家智庫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林先平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反內卷”改變了以往低價競爭的局面,使企業能夠獲得合理的利潤空間,有利于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這也促使快遞企業更加注重服務質量的提升,加大在智能分揀、無人配送等科技方面的投入,提高運營效率,提升消費者的滿意度。同時,“反內卷”推動快遞企業從單純的價格競爭轉向差異化競爭,有利于優化行業競爭格局,提高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付一夫表示,快遞業務量快速增長與行業“反內卷”相互促進,既展現了我國經濟的活力與韌性,也標志著快遞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部分企業促銷活動的提前開啟,今年的“雙11”活動也將逐漸進入高潮,快遞業將迎接新一輪的考驗。
深圳市優品投資顧問有限公司投資顧問李鵬巖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快遞業的不斷發展,自動化、智能化設備不斷應用,綜合運能持續提高,航空網絡加快完善,行業與上下游產業融合更加緊密,將為今年‘雙11’帶來更優質的物流服務體驗,也為未來的經濟發展提供更有力的物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