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深圳8月27日電 (記者栗翹楚)近年來,伴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推進,數字人才已成為各行各業競相爭奪的稀缺資源。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人社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楊志明在“2025人民數據大會”上致辭。受訪者供圖
8月26日,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人社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楊志明在“2025人民數據大會”(深圳站)“數據賦能新質生產力與創新發展”平行論壇致辭時表示,數字經濟成為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導力量,深刻改變著人力資源的發展方式,數據人才正朝著開發新職業、學習新技術、適應新生態的潮流興起。
2024年4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九部門發布《加快數字人才培育支撐數字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明確用3年左右時間,增加數字人才有效供給,形成數字人才集聚效應,更好支撐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激發數據賦能人力資源創新活力,要‘以產聚才、以才興產’,讓創新型人才活力在數據賦能人力資源中充分涌流,實現產業升級與人才集聚的深度融合,實現人才與產業同向發力、同頻共振。”楊志明表示,現代產業新發展,要注重技術創新,更要注重對高技術高技能人才的人力資本投入。要在激發數字經濟活力機制、數智賦能的技術、產業融通和智慧場景、數字經濟人才、數據要素聚集環境等方面加快創新。
楊志明表示,我國將進入高水平工程技術人員引領的人才時代,將從人口紅利向技能紅利轉變,從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躍升。與此同時,人力資源已實現線上線下人智融合,新數據、新制造與新營銷正在形成新的產業鏈條。我國超大規模市場持續與人才富集優勢合力催生豐富應用場景,,要讓數據流、人才流、物質流、資金流、技術流不斷流入到數字經濟的“洼地”,持候釋放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