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淮安10月28日電(劉林 唐娟)科技創新如何為產業賦智?綠色發展怎樣為經濟提效?10月27日至28日,第二批“活力中國調研行”江蘇主題采訪團走進淮安,深入智能制造、新能源等產業現場,解碼當地以“雙引擎”撬動高質量發展的深層邏輯。
三維打印的運動鞋、靠枕等產品已經走向市場。劉林 攝在盱眙縣寧淮智能制造產業園,江蘇寧淮智能高端裝備產業研究院的展示區里,三維打印技術孕育的創新產品讓人眼前一亮。“這是最輕的運動鞋,也是最舒適耐穿的。”江蘇省三維打印裝備與制造重點實驗室主任楊繼全拿起一雙造型別致的運動鞋介紹,實驗室與知名廠商深度合作,已將三維打印技術運用到運動鞋、汽車靠墊、枕頭等量產產品。一名調研團成員試穿后贊嘆:“彈性十足,減震效果超出預期。”
同處該產業園的中科煜宸激光技術有限公司,正以激光技術撬動百億級產業鏈。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這家深耕金屬增材制造領域的企業,已構建起從核心器件到成套設備的完整產業布局。“全部建成達產后,將形成20億元產能的產業集聚區,拉動上下游產業鏈價值超100億元。”公司熔覆總經理蔣士春表示,企業正全力打造長三角區域增材制造技術創新及軍民融合產業化高地。
江蘇宇特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成長為國內現場組裝光纖活動連接器的標桿。 劉林 攝走進江蘇宇特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數十臺自主研發的設備高速運轉,機械手臂精準完成各項工序,僅有寥寥數名工人負責巡查與保養。這家2006年成立的企業,已成長為國內現場組裝光纖活動連接器的標桿,斬獲“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省級綠色工廠”等多項榮譽。2024年,公司開票銷售達28091萬元,同比增長16.9%;入庫稅收2318萬元,同比增長7.2%,用技術實力書寫了成長答卷。
在淮安區的地下千米深處,廢棄鹽穴正被賦予新的能源使命。江蘇國信蘇鹽儲能發電有限公司的鹽穴壓氣儲能項目現場,副總經理楊素中揭開了這項創新技術的面紗:“我們利用蔣南礦區約98萬立方米的地下鹽礦空穴,首創高溫熔融鹽+熱水儲熱方式,實現了儲能規模、儲氣參數、轉化效率三項國內第一。”項目全部建成后,總儲能容量將達2400兆瓦時,能量轉換效率高達71%,年發電量7.92億千瓦時,可滿足60萬戶普通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
江蘇國信蘇鹽儲能發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素中向調研團講解項目特色。劉林 攝作為淮安首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江蘇漢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40人的研發團隊專注于色譜技術的突破。這家1998年成立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建有“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5個研發平臺,主持15項省級以上科技項目,手握154件授權專利,其“生產級小分子液相色譜系統”穩居國內市場占有率榜首。近三年,公司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達19.78%,產品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全球超2000家客戶提供服務,成為行業隱形冠軍。
從三維打印的民生產品到激光制造的產業突破,從光纖通信的技術領跑至鹽穴儲能的綠色創新,淮安正以智能制造為“筆”、技術創新為“墨”,在高質量發展的畫卷上勾勒出蓬勃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