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武漢10月23日電 題:湖北人形機器人產業加速發展 民營企業大展拳腳
記者 武一力
近年來,“賽博”成湖北武漢的一張新名片。在景區、商圈等場所,人形機器人的身影頻現。
記者近日在武漢一場大型會務活動現場看到,一臺身高約1.7米的機器人禮貌地和來賓揮手致意,還能語音播報會務信息。不遠處,另一臺機器人當起“小賣部主理人”,顧客點擊電子屏幕下單后,機器人走到貨架旁精準拿取商品,送到顧客手中。
這些機器人均來自武漢格藍若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該公司總經理郭繼舜介紹,2024年,格藍若推出超高負載人形機器人“勞動者1號”,能夠識別貨物、取貨送貨、整理貨物、搬運重物等。目前,該公司正在持續打造“勞動者”家族系列產品,涵蓋多規格的雙足機器人、四足機器人、輪式機器人等全形態產品線。
10月14日,一臺格藍若機器人正在武漢一場會務現場當起“小賣部主理人”。武漢格藍若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供圖郭繼舜表示,作為一家民營企業,湖北本土科教資源優勢為公司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管理和人才支持,“勞動者1號”機器人正是公司與華中科技大學科研團隊合作的成果。未來還將深化校企合作,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
湖北是全國科教重鎮,全省高校擁有8萬余名科研人員。同樣看中武漢科教人才優勢的華威科公司,自主研發出擁有“電子皮膚”的機器人,能感知壓力與溫度,完整捏起一塊嫩豆腐。
該公司扎根柔性電子制造領域近20年,2023年轉型研發人形機器人柔性電子皮膚。彼時正值人工智能與人形機器人的產業風口,公司團隊很快從100余人壯大到如今的300余人,“95后”成研發核心。
今年,華威科聯合華中科技大學及行業頭部企業,啟動人形機器人多模態融合智能感知產業創新平臺的建設。平臺聚焦智能感知領域的關鍵技術突破,包括智能足底觸覺傳感器和高分辨率視觸覺融合傳感器的研發,讓機器人行走更絲滑。
武漢灝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熊鵬航是一名海歸創業者。專注于AI肢體動作識別技術近10年,其開發的具身智能運動神經中樞系統也被湖北省以及全國機器人頭部企業廣泛采用,現已逐步發展為機器人泛化控制系統。該系統有望大幅縮短機器人進入行業應用的等待期。這項成果讓灝存科技在機器人領域聲名鵲起。
熊鵬航坦言,湖北人形機器人領域發展迅猛,也是許多民營企業競逐的賽道。在政策服務、工商代辦等方面,政府為企業提供了全周期的服務。公司已與國內多家頭部人形機器人企業、知名高校及核心研究機構建立合作,一同推進國產人形機器人技術的發展。
目前,湖北集聚80余家人形機器人相關重點企業,構建起覆蓋整機制造、核心零部件及智能系統全鏈條的產業生態,已成為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熱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