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陸 波 薛 盛 馮思雨 汪 丹

鎮安縣城管局施工隊在永樂街道桂花路清理、疏通地下管道。
生活在城市的人們每天享受著城市的整潔與便利,但許多為此付出汗水的身影卻很少被看見。在鎮安,就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選擇潛入城市的最深處,在黑暗中勞作,換來地面的光潔。讓我們將目光投向這些城市地下的“清道夫”,聆聽他們日常與城市“血管”的故事。
10月27日,在鎮安縣永樂街道桂花路和教場路,縣城管局的施工人員正在清理、疏通下水管道。
施工隊隊長趙宗喜介紹,他們主要負責市政管道的疏通以及污水的清運,每到一個地方,第一步是打開井蓋,如果里面有油塊并且比較堅硬時,就要用高壓水槍將它沖碎,然后撈出來,再用車運走,保證管道暢通。工作時間一般是10多個小時比較多一些,這根據工程量大小決定,一般在汛期比較忙。
這些工作聽著簡單,干起來還是很費勁的,正是在這些工作人員的辛苦維護中,城市的“血管”才會如此通暢。鎮安縣城管局西城執法中隊副隊長樊峰進一步解釋:“廚房垃圾進了管道,就像人得了血栓一樣。要是趕上大雨,路上就成河了,咱們鎮安就得‘泡湯’。現在我們正搞城市‘血管’大清理,一邊跟商家講道理,一邊動手清理,還要檢查督促,引導商家把‘門前三包’制度落實好。”
在街面上做餐飲生意的姚正琴說:“政府花了那么多錢改造管道,咱開店做生意的也得盡一份心。以后一定要聽城管的話,規規矩矩排污,為咱鎮安出一份力。”
除了管理部門和商家,普通老百姓對清污工作也有話說。
市民丁漢說:“清淤這活兒又臟又累,師傅們實在是太辛苦了。也多虧了他們,我們才能有這么干凈的環境,我們要為他們點贊!”
“管道通了、水清了、環境美了,大家住著也很舒服。但是關鍵還是要大家自覺,你不能把啥都往下水道扔,垃圾要分類,是吧!”市民陳興軍也隨即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聽了大家掏心窩子的話,可以看出大家對清污師傅的辛苦都記在了心里。鎮安縣城管局公用事業股股長王興峰介紹,鎮安城區有雨污管網41公里,服務8萬多名群眾。前期縣里進行了改造提升,減少了堵點。現有4名維修師傅、1輛吸污車、1輛清洗車,保證了管道暢通。
“地下管道是城市的‘毛細血管’,雨污管道改造投入了大量財力物力,清污師傅用汗水守護城市的干凈整潔。讓我們一起從自身做起,不亂扔亂倒,共同守護美好家園。”王興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