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張宏 廖娟
“看,這是從江蘇橫溪引進的小西瓜,再過一個月就能上市了!”4月23日,洛南縣寧農瓜果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江洪從大棚瓜田藤蔓中托起一個拳頭大小的西瓜,一種成就感油然而生。
橫溪小西瓜是蘇陜合作推廣的一個重要項目。2020年,江寧區對口幫扶洛南縣聯絡組牽頭,在古城鎮高塬村、中聯村建設優質瓜果菜種植示范基地,使得橫溪小西瓜在洛南縣落地生根。
雖然擔心南方的品種在北方難以適應,但李江洪還是決定試一試,他發動親戚朋友和周邊群眾成立了合作社,吸納了30多戶瓜農,開始抱團發展。出乎意料的是,50畝試驗田生產的小西瓜,剛上市就被搶購一空,當年收益75萬元,2021年收入107萬元。今年年初,李江洪與另外兩位創業者成立了現代農業科技公司。
有了成功的種植經驗,李江洪把目標鎖定到畝均效益上,開始探索大棚吊栽模式。
從一棚兩行栽種“順地爬”,到一棚四行立體吊栽,西瓜產量和收益翻了一番。
事實上,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在大棚栽種西瓜的效益上得到體現。李江洪掰指頭算著增收賬:“每畝栽種西瓜850苗,每苗結瓜3個,每個瓜賣15元,一畝地收入三四萬元,純利潤2萬多元。”
在中聯村產業園區,數臺機械來回穿梭,挖溝埋管、拓路奠基、運土整地,一派熱火朝天景象;道路兩旁,一個個白色的鋼管大棚整齊有序,在藍天白云下熠熠生輝;大棚瓜田里,筆直的鐵絲整齊地固定在鋼管架上,剛剛起蔓的瓜秧順著鐵絲爬向空中……
從50畝、220畝到600畝,隨著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洛南縣在采用南瓜苗、西葫蘆苗嫁接西瓜的基礎上,開發利用食用菌廢料、秸稈、牛糞等生產有機肥,實行無土栽培原生西瓜苗,生產出的生態西瓜,其瓜瓤更紅,糖分更高,口感更好。
“去年,西安親戚來洛南吃了橫溪小西瓜后,最近一直打電話問采摘時間,他還要帶朋友前來購買。”洛南縣退休干部李先生坦言。
“有機綠色”標簽提升了洛南橫溪小西瓜的競爭力,從而帶動了其他瓜果蔬菜的種植,也帶動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在寧農瓜果菜產業園,務工的群眾蹲在地頭不停地忙碌。高塬村一組楊菊芳從2020年4月開園至今,一直在園區務工,兩年收入4萬元左右。她說:“在這里干活不但輕松,還能兼顧孩子,知足了。”
家住三要鎮楊村的張博,是跨鎮創業的一個帶富典型。在新租的14個大棚里,他貓著腰打理正在開花的西紅柿。“過去一直在外漂泊,回來想創業沒有門路,今年政府投資建大棚,我抓住機遇租賃經營,爭取打個翻身仗。”張博說,新品種西紅柿畝產3萬斤,每畝純利潤在1.5萬元左右。
“在鄉村振興中,我們將持續發揮項目協作、技術支持、產品推介等作用,把洛南種植的橫溪小西瓜推向大市場、實現高收益,助力洛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洛南縣委常委、江寧區掛職洛南縣副縣長姚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