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市固定資產投資回眸

曹艷萍 益曉云 陳曉艷
2021年,我市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擴大有效投資,以高質量項目建設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投資增速持續上揚,投資質量不斷改善。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4%,分別高于全國、全省9.1、17個百分點,進入陜西省第一方陣。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力度加大,帶動全市投資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
2021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體運行平穩,同比增長14%,2020年至2021年兩年平均增長5.2%,保持了較快增長。
從主要領域投資看,工業投資增長快、占比高。2021年,全市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3.7%;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1.3%;房地產業投資同比下降17.9%。工業投資占比已超過基礎設施投資,躍居第一,占比達到35.7%,高于基礎設施投資2.8個百分點。
從投資規模看,億元以上項目仍是拉動投資的中堅力量。截至2021年底,全市有億元及以上項目365個,占全部施工項目個數的32%,完成投資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76%;億元以下68%的項目個數完成投資只占到24%。
從三次產業投資看,占比呈現“兩提一降”。2021年,三次產業均呈快速增長態勢,一、二、三產業投資分別同比增長22%、23.4%、7.6%。從投資占比看,一、二、三產業投資占比分別為9.1%、35.6%、55.3%,其中一、二產業投資占比分別比上年同期提高0.7和2.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下降3.3個百分點,占比呈現“兩提一降”。
從投資主體看,民間投資快速增長。2021年,民間投資持續活躍,撐起半壁江山,完成投資額已占據固定資產投資的主導地位。2021年,全市民間投資同比增長47.3%,高于國有投資60.7個百分點,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58.7%,占比比上年同期提高13.3個百分點。同時,民間投資內部結構也日趨優化,其中,制造業投資占到41%,遠遠超過其他行業,成為投資的重點。
從投資構成看,建安投資占絕對主導。2021年,全市施工項目建筑安裝工程投資同比增長14.2%,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87.7%;設備工器具投資增長31.8%,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7.9%;其他費用投資下降10.2%,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4.4%。
戰略性新興產業成投資熱點
2021年,全市著力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投資,加快抽水儲能電站集群、儲能電池兩大朝陽產業發展,在節能環保、信息技術、動力電池等領域實施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形成新的投資熱點。
新能源行業日漸崛起,綠色低碳投資力度加大。2021年,全市投資以高質量項目引領高質量發展為主線,響應國家能源革命的號召,著重加大了新能源項目的投資。
水能、光能等清潔和可循環利用的優質能源成我市投資重點。以國網鎮安抽水蓄能電站、旬河梯級水電站為代表的水能項目和以山陽縣萬明光伏能源有限公司的19兆瓦光伏扶貧項目等為代表的光伏發電建設蓬勃興起,帶動我市新能源行業日漸崛起,為全市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體系奠定了基礎。
新材料產業集群提速,投資熱度升溫。新材料產業是支撐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新興產業。2021年,我市在電子信息、生物醫療、動力電池等新材料產業上實施延鏈補鏈強鏈等舉措,助推企業自主創新,企業投資熱度升溫。
信息材料制造產業是最活躍的新材料領域,陜西三秦觸控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年產2000萬片觸摸屏項目、商洛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的弗迪科技線束工廠商洛分廠生產車間、山陽電子信息產業園等電子信息材料項目建設步伐加快。隨著生物技術、醫藥技術等的發展和相互交融,以陜西豐上鑫和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的10億級醫療器械產業鏈項目、商洛鶴秦服裝有限公司的護理防護類醫療器械生產線建設項目等為代表的生物醫療材料投資持續加大。積極響應國家能源革命的號召,以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年產1000MW單晶硅片電池項目、海恩動力鋰能有限公司新增日產20萬只18650動力電池、陜西動力越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000噸動力電池用硅碳負極材料等動力電池材料投資增加,加速了我市動力電池產業鏈雛形的形成。電子信息材料、生物醫療材料、動力電池材料等投資的加大,加快了我市新材料集群化、規模化的發展步伐,帶動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8.7%。
持續推動結構優化,高技術投資快速增長。高技術產業投資代表產業優質化、現代化的發展方向,相比于傳統產業投資,能獲得較高的預期回報,反映了未來產業結構優化趨向,也預示著投資新動能的規模不斷地壯大。
2021年,我市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激勵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政策舉措,帶動高技術投資同比增長17.7%,高于固定資產投資3.7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89%,高于高技術投資71.3個百分點,助推高技術服務業發展進入快車道。信息服務和電子商務等領域投資力度加大,成為高技術投資熱點。2021年,全市各縣區相繼布局云計算、大數據中心、5G網絡及工業互聯網建設項目,以商南縣云網大數據中心、移動聯通5G基站建設、物流商洛大數據平臺等為代表的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帶動高技術投資快速增長,推動經濟結構走向優化。
投資結構有待繼續優化
2021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保持了較好的增長態勢,但項目儲備不足、國有投資持續低迷、企業負擔加重、醫藥制造業投資銳減等問題仍然存在,這些將對長期投資穩增長及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產生一定的影響。
大項目減少,項目規模縮減。2021年,全市施工項目規模縮減,億元以上項目個數及計劃總投資雙雙減少,投資持續增長仍需努力。截至2021年底,全市施工項目規模1.67億元/個,同比下降11.1%;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下降5.8%;億元以上項目365個,同比下降4.7%。項目儲備不足,特別是大項目儲備不足問題突出,后期投資穩增長壓力大。
風險管控加強,國有投資持續低迷。受政府投資行為嚴格規范、平臺公司不得違規舉債、政府投資項目不得由施工單位墊資建設等因素影響下,政府類投資持續低迷。2021年,全市國有投資各月均呈現兩位數下降,截至2021年底,國有控股投資同比下降13.4%,低于固定資產投資27.4個百分點;施工項目資金來源中,國家預算資金同比下降55.4%。
應付工程款成倍增長,企業債務負擔加重。2021年,全市施工項目各項應付款合計同比增長15.9%。其中,工程款同比增長1.42倍,由于施工過程中的墊資以及工程款被欠等不良現象,導致部分企業資金鏈趨緊,企業債務負擔加重。一部分項目因資金鏈斷裂、資金不到位等因素影響而被無限期擱置,如陜西躍迪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的年產5000輛純電動客車項目、陜西秦煌電動車有限公司的年產10萬輛純電動汽車項目等被迫停工。
高技術制造業投入不足,醫藥制造業投資銳減。2021年,全市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下降21.2%,其中,醫藥制造業投資同比下降56%。隨著2020年陜西盤龍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線技改、醋酸棉酚原料藥及中藥飲片生產線項目以及陜西篤誠醫藥產業園等重大項目的建成投產,2021年只有陜西豐上鑫和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的十億級醫療器械產業鏈項目等4個生物醫藥在建項目,項目個數減少75%,直接導致2021年醫藥制造業投資出現斷崖式下跌。
精準招商促優化升級
2022年,在投資方面,我們要抓住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主要加大項目儲備,優化營商環境,指導企業加快改革步伐。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方面精準招商,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多渠道招商引資,加快優質高效項目落地。全市應進一步落實《陜西省招商引資重點產業指導目錄》,采取云招商、叩門招商、以商招商、鄉情招商、節會招商等形式,持續擴大招商引資,堅持招大引強與延鏈補鏈相結合,發揮最美秦嶺城市優勢,謀劃健康、養生、養老、休閑、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為一體的項目,突出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投資,加快高質量發展項目落地建設。

凝聚政策合力,強化要素保障。全市上下應進一步凝聚政策合力、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理順行政審批局與行業主管部門的工作流程,協助項目單位做好立項、選址、用地、設計、規劃、環評、安評、文勘等一系列前期工作,圍繞項目做好各項服務工作,為項目順利實施鋪平道路,確保重大項目及時落地建設。做好西康高鐵、丹寧高速建設的各項保障,加快推進西十高鐵項目,以大項目促進大投資、支撐大發展。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增強核心競爭力。對現代企業而言,結構合理、比例適當的負債是正常的,也是必需的,不僅能加速資金周轉,還有助于企業不斷改進技術,提高總資本報酬率。然而,負債是一把雙刃劍,一旦形成沉重的債務負擔,極易降低企業的運營能力,甚至迫使企業清算、改組。企業必須從建立健全投資體制、完善企業經營管理制度、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等方面入手,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增強其核心競爭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等多項舉措,同時與建設方溝通解決三角債等問題,切實緩解項目資金壓力,提高營運效率。
加大高技術制造業投資,走高質量發展之路。高技術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戰略性先導產業,對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加大先進制造業投資,特別是高新技術制造業的投入,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方面繼續加大投資,走高質量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