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李 敏)2021年,市鄉村振興局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系列決策部署,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科學謀劃、創新舉措,全面推行“五強化五確保”工作機制,整體工作推進有力、開局良好。
成立由市委書記、市長分別擔任第一組長、組長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領導小組,完成市縣扶貧機構重組掛牌。實行各級領導聯系包抓責任制,市級四套班子主要領導聯系指導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13名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包聯7個縣區,31名廳級領導聯系指導31個脫貧村,98名縣區縣級領導包聯98個鎮辦,層層夯實責任、層層傳導壓力。
市上及時研究出臺《建立五強化五確保工作機制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意見》,向812個五類村(含69個800人以上易地搬遷安置點)派駐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向436個其他類型村(社區)派駐幫扶工作隊,全市55880名干部聯系幫扶8273戶重點監測戶、1.06萬戶潛在風險戶和17.12萬戶脫貧戶,3349戶重點監測戶已消除風險。“五強化五確保”工作機制得到省鄉村振興局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廣。
圍繞發展壯大“菌果藥畜”等特色產業,全市投放財政銜接資金12.5億元,累計發展食用菌3.88億袋、木耳1.41億袋、茶葉56.2萬畝、核桃348.9萬畝、板栗269.3萬畝、中藥材256萬畝、畜禽3930萬頭(只),累計70個農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居全國地市級榜首。深入推進消費幫扶,認定幫扶產品1776個,多途徑擴大幫扶產品銷售渠道、帶動群眾增收,全市線上線下共實現幫扶產品銷售額12.48億元,帶動脫貧人口6.84萬人,公益崗位穩定就業4.5萬人,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26.83萬人。
我市堅持控輟保學“七長責任制”,精準資助脫貧家庭和監測對象學生5.8萬名,發放資金4100多萬元。統籌發揮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綜合梯次減負功能,全市脫貧人口、監測人口全部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及時實施危房改造全年實施危房改造2086戶,已完工1756戶,認真落實《商洛市全面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十條措施》,全年安排資金4.92億元,使9.26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保障水平得到鞏固提升。加快推進大型集中安置點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累計建設補短板項目39個,成立易地搬遷安置社區13個,建成一站式綜合服務中心69個,設置服務崗位781個。
市上高度重視搬遷群眾產業就業,累計建成安置點產業園區、社區工廠、就業幫扶車間262個,實現了4.46萬戶易地搬遷家庭至少有1人穩定就業。創新推行易地搬遷后續扶持“三五”機制,被國家發改委在全國推廣。緊扣年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任務,超前謀劃項目,嚴格申報程序,全市共入庫項目5010個。持續深化蘇陜協作,開展寧商兩市各層面交流互訪138批次1090人次,爭取協作資金6.46億元,實施協作項目99個,招引南京企業25家,與南京共建產業園區18個、幫扶車間63個,吸納農村勞動力4337名,帶動2.5萬脫貧人口增收。積極配合中央單位開展定點幫扶,6家中央單位向我市選派掛職副縣區長7人、派駐第一書記6人,直接投入資金2982萬元,引進資金322.79萬元,實施項目40個,采購幫銷農副產品2196.6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