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服務 拓寬渠道 激發活力
我市穩步提升就業質量
本報訊 (方憲遵)今年以來,我市扎實推進農民工、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脫貧勞動力等群體就業工作,截至11月底,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820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26%,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9.3萬人,全市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就業質量穩步提升。
全市依托縣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縣、鎮級標準化創業中心,打通鎮辦、村(社區)人社工作機構就業服務通道,在各級服務平臺設立固定服務場所(窗口),開展求職登記、招聘信息發布、職業推介等業務;采取縣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牽頭搭臺、鎮辦政府組織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參與的“政府+市場”招聘模式,深入鎮辦、村組,有序開展小型化、靈活性現場招聘活動,送信息到村組,送崗位到門口,提供更優、更便捷的就業服務,滿足農民工等各類求職者就業擇業需求。全市組織鎮辦招聘會55場次,參加人力資源服務機構480多家,直接參加用工企業330多家,提供就業崗位8.5萬個。扎實開展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跟蹤服務,對9035名應屆離校未就業畢業生跟蹤提供職業指導、招聘信息、創業培訓等服務,實現就業8829人。
我市發揮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崗位信息多、用工方式活的優勢,為當地重大工程項目、產業發展的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開展用工招聘、勞務派遣、人力資源服務外包等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著力解決本地企業用工難題;支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當地用人單位開展職業介紹服務,符合職業介紹補貼規定的給予職業介紹補貼,今年累計為本地企業招聘1.8萬人。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我市一手抓本地企業用工需求,一手抓農民工外出轉移就業,鼓勵季節性用工,支持短期勞務,靈活運用招聘信息發布、網上求職登記、在線直播帶崗等方式,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開展就業服務,全市已組織短期勞務221期10335人次,人均月收入5000元以上。為有效提升脫貧勞動力的技能水平和收入水平,市上組織企業開展以工代訓、崗前培訓、轉崗培訓、技能等級提升培訓,推廣“訂單式”“委托式”培訓,全市組織技能培訓5.49萬人,其中企業培訓2.9萬人(以工代訓2.13萬人)、農民工培訓2.59萬人(脫貧勞動力1.62萬人)。通過短期勞務政策扶持及技能培訓,農民工就業更穩定、收入有保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發揮了積極作用。
同時,市上加大易地搬遷就業扶持力度,在全市69個300戶或800人以上的易地搬遷小區設立就業服務站,確保有就業意愿勞動力實現就業;支持鼓勵建設社區工廠和就業幫扶基地,全市累計認定社區工廠和就業幫扶基地334家,吸納就業超2萬人;落實“一對一”幫扶措施,開展脫貧重點監測戶、邊緣戶勞動力就業幫扶,實現“零就業”脫貧戶動態清零;持續開發公益性崗位,今年全市新開發農村公益性崗位6000多個。建立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幫扶臺賬,堅持“就業援助”常態化,幫助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全市失業人員再就業5486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27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