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民生穩,人心就穩,社會就穩。
去年4月20日至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時特別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辦好民生實事。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他強調,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要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一年來,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的要求,著力辦成了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民生實事,用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績向群眾交出了一份厚重的“民生答卷”。
進入新時代,為什么要把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從本質上說,這是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治理發展規律的根本要求。隨著我國社會結構的不斷變化和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極大提高,人民群眾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希望有更優質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完善的社會保障、更可靠的食品安全、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因此,只有始終關注民生、不斷改善民生,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擁護,才能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重視全民積極參與、共同建設和共同治理,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民生所望,既是發展之需,也是政治要務。如何做好新時代的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為根本遵循,主動從總書記重要講話中找方法、找答案,積極用好這個思想武器。黨員領導干部要進一步增強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生和社會治理重要論述的領會和理解,進一步增強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進一步提高駕馭復雜局面和做好工作的能力水平,錘煉改善民生和創新社會治理的“真功夫”“真本領”,不斷推動民生和社會治理取得新進步。要圍繞就業、教育、醫療衛生、社保體系、基層防控能力、城鄉社區建設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穩住經濟基本盤,兜住民生底線,辦好民生實事,著力解決群眾的鬧心事、揪心事。
當前,商洛的改革發展愈是深化,愈要重視增進人民福祉。要把總書記殷殷囑托轉化為干事創業的思想武器、精神動力,深入開展“牢記囑托·奮進商洛”黨建主題活動,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增強斗爭精神,始終保持干事創業、善作善為、奮斗奉獻的精氣神。要把新發展理念作為“紅綠燈”和“導航儀”,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把先進地區作為發展的追趕目標,切實增強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緊迫感,以更大志向、更大魄力、更高標準謀發展、創一流,銳意進取、埋頭苦干,努力推動商洛在新一輪追趕超越的賽道上搶占先機、迎頭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