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組織工作綜述
櫛風沐雨砥礪行,春華秋實滿庭芳!
回眸五年來全市組織工作,呈現的是一幅幅異彩紛呈的壯美畫卷,奏響的是一曲曲擔當奮進的華彩樂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組織系統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圍繞中心大局,聚焦主責主業,堅持政治引領,著力夯實基層基礎,選好班子配強干部,優化機制引才育才,全力推動組織工作高質量發展,為奮力追趕超越、打好“五個戰役”、建設創新美麗幸福商洛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學深悟透篤行不斷筑牢思想根基
“木長必固根,立事先立心”。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把政治建設作為根本性建設,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厚培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鑄牢思想之“魂”。
——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落到實處。市委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出臺《關于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自律規則》,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落實“兩個維護”,帶動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制定《從嚴規范黨的組織生活的意見》,認真學習《準則》《條例》,從嚴落實民主集中制,弘揚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燒旺黨內政治生活“大熔爐”,著力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將政治建設貫穿組織工作全過程,選人用人突出政治標準,基層黨建突出政治功能,人才工作突出政治引領政治吸納,自身建設突出政治建部,把旗幟鮮明講政治落到實處。
—學習貫徹新思想深入人心。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扎實開展“大學習、大培訓、大教育”活動,舉辦中心組學習、專題研討等“八個一”活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重點,對1000余名縣級領導干部和鎮辦黨政正職集中培訓,累計培訓干部3.7萬人次,推動新思想融入血液、鑄入靈魂,各級干部適應新時代、落實新部署、實現新目標的能力不斷提高。
——黨內集中教育顯現成效。認真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持續動真碰硬解決“四風”問題,讓黨員干部普遍經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和黨性教育。扎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抓住“關鍵少數”,嚴字當頭、實處著力,為黨員干部在思想作風上再一次集中“補鈣”“加油”。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堅持“學”用真功、“做”見實效,扎實推進基層黨建7項重點任務,深化“爭當五個先鋒”“爭作五個表率”活動,接續推進常態化制度化,推動全面從嚴要求落到每個支部每名黨員,匯聚了推動全市發展的強大動力。全市涌現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鎮安縣豐收村黨支部,黨的十九大代表吳相琴,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提名人選郭琴,全省優秀共產黨員李長慶等先進典型。中央領導同志深入鎮安、柞水調研時,對我市“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
——黨性教育筑牢“初心”。市委把延安精神再教育及學習紀實文學《梁家河》作為新提拔領導干部從政“第一課”,教育黨員干部在學習和感悟延安精神、梁家河“大學問”的過程中固根守魂、強筋補鈣。市委常委班子每年“七一”前夕都要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前往中共商洛工委舊址、北寬坪商洛縣政府革命舊址過集體政治生日,接受紅色洗禮、吸收精神養分。今年3月,市委常委班子集體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延川縣梁家河村,追尋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汲取新時代奮進力量;各縣區、市直部門也紛紛開展“見證初心之旅”活動,接受黨性教育,黨員干部的思想根基、信仰之魂在傳承紅色基因中越扎越牢。堅持好干部標準鍛造高素質干部隊伍
為政之要,惟在得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組織系統認真落實新時期好干部標準,堅持事業為上、以事擇人,嚴管厚愛結合、激勵約束并重,用足用活“三項機制”,充分調動各級干部的干事創業激情,著力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
——選人用人導向更加鮮明。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樹立實踐實干實績導向,加大在脫貧一線培養、鍛煉、選拔干部,嚴把考核研判、提名把關、考察審核、集體決定、責任追究“五道關口”,著力破解“四唯”問題,嚴格執行考察對象和換屆提名人選“六必核”、任前預審和全程紀實制度,有效防止干部“帶病提拔”,選用了一批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創新實施“兩推三考”識人選人機制以及干部掛職“十百千”工程,分別被人民日報專題報道。
——陽光考核考準干部實績。修訂完善《商洛市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工作辦法》,結合領導干部崗位分工,將省考、市考目標和行業重點任務,逐項落實到各級領導干部肩上,建立“三項機制”積分管理臺賬,創新實行領導干部實績考核,采取實地督查考、季度點評考、日常量化考等方式,考準“上”的實績,坐實“下”的事實。
——“三項機制”全面激發活力。出臺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個《實施辦法》和配套制度,旗幟鮮明保護敢想、敢干、敢闖“三敢群體”。認真落實中央激勵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將“三項機制”貫穿干部選拔任用的全鏈條,重獎先進者、重用實干者、懲戒無為者,激發制度活力,激勵干部作為。2016年以來,全市運用“三項機制”調整干部1748名,其中鼓勵激勵1407名、容錯糾錯27名、調整“下”的干部314名。
——管理監督持續常態長效。探索出臺提醒、函詢、誡勉操作辦法等5項干部監督管理制度,建成市、縣兩級12380互聯互通舉報平臺。扎實開展“三超兩亂”等9個專項整治,率先在全省完成干部消超任務。把黨的領導貫穿換屆各個環節,從嚴執行政策程序,改進推薦考察方式,響鼓重槌強化換屆風氣監督,確保了市縣鎮換屆平穩有序、風清氣正。強基固本增效全面提升組織力
根深則葉茂,本固則枝榮。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委牢固樹立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的理念,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持續用力抓重點、重創新、補短板、強弱項,推動各領域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五個五”黨建書寫濃墨重彩。市委突出問題導向,系統謀劃推進,探索構建以黨建五大板塊、機關五條措施、鎮辦五項制度、村級五項舉措、黨委(黨組)五個責任為主要內容的“五個五”黨建工作新格局,推動基層黨建實現質的飛躍。全省“四位一體”基層組織建設現場推進會在我市召開,7縣區168個村(社區)和企業接受了全域掃描式檢閱。人民日報、陜西日報等中省主流媒體多次深度報道,“五個五”黨建工作被評為全省組織工作改革創新一等獎,省委組織部發文推廣12條經驗。
——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創出新路。始終把黨建工作挺在脫貧攻堅最前沿,制定抓黨建促脫貧20條措施,因村精準選派第一書記1281名、駐村干部2200名,工作隊長兼任第一書記,工作經費增加到3萬元。強化寧商扶貧協作,開展“凝聚非公力量、助推精準扶貧”活動,推動項目、技術、資金等要素向脫貧一線集聚,累計投入資金54.1億元。深入開展“兩建兩帶”“兩力兩率”排查提升行動,推行“黨支部+‘三變’改革+集體經濟+貧困戶”模式,建立產業黨組織560個,培育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6323個,6.5萬戶貧困戶嵌入產業鏈穩定增收。近幾年我市脫貧攻堅考核連續位居全省第一方陣,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經驗先后在中組部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地區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座談會和全省組織工作會議上作大會交流。
——各領域基層黨建全面加強。按照“村鎮建強、整縣推進、全域提升、全面過硬”的思路,全面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農村以開展“千村示范、萬村達標”活動為帶動,強力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圓滿完成鎮、村換屆。城市黨建探索推行“四化五聯”工作法,形成上下聯動、融合共建新格局。機關深化“三進三服務”活動,創建“五個好”黨委35個。學校和國企黨建方面,在市、縣區分別成立了黨(工)委,配備班子和黨務干部,全面理順了關系。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健全市縣管理機構,聚力推進“兩個覆蓋”,全市非公和社會組織黨組織覆蓋率分別達到85.2%和89.4%,黨的工作覆蓋率達到100%。
——黨員隊伍質量有效提升。扎實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制度,開展“黨員+”融合教育,推行黨員“承諾、踐諾、積分、評議”一體化教育管理監督,實行黨支部工作和黨員活動紀實制度,促使黨內生活走向嚴緊實。嚴格發展黨員標準和程序,把政治關放在首位,重點向產業工人、青年農民、高知識群體等傾斜,全市黨員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質量持續提升。建好用好黨員遠程教育平臺和“商洛黨建”微信公眾號,大力實施“智慧黨建”建設。推行黨員先鋒崗、黨員示范區等做法,引導黨員干部立足崗位作奉獻、服務群眾當先鋒。
深化體制機制
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組織系統以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為著力點,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大力實施“六個一”人才工程,商山洛水正在成為各方人才施展才華、創業發展的沃土。
——體制改革增活力。堅持黨管人才,研究出臺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施辦法,以“才聚商洛、智撐發展”為主題,大力實施“六個一”人才工程,配套出臺了人才培養、引進、流動、評價激勵等15個指導性強、含金量高的配套細則,市級設立1000萬元人才專項資金,各縣區設立200至1000萬元專項資金,構建全方位人才評價和服務保障體系。全市首次表彰有突出貢獻拔尖人才67名,每人獎勵5萬元,廣泛開展10類百名優秀人才評選表彰活動,營造了重才敬才的社會環境。
——剛柔并舉聚英才。抓住寧商扶貧協作機遇,與南京市和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建立合作關系,組團赴省內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大型企業招才引智,柔性引進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100余名,引進碩士研究生以上人才近200名。依托園區(工業集中區)建成專家人才工作站、研發平臺40多個,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張鳳鳴等4名博士(專家)在鎮安建立博士工作站,并引進光伏產業發展資金3億元。建設“雙培雙帶”示范點42個,5名優秀專技人才入選全省“千人計劃”“特支計劃”,博士服務團服務管理工作經驗在全省交流。
——人才智撐促發展。實施人才“六大行動”,選派1700余名優秀人才組建服務團,深入一線開展幫扶指導,舉辦技術培訓班470余期,對口幫扶基層單位370多個,培養實用人才1.5萬人,對接爭取項目67個,幫助實施項目3200多個,帶動467個貧困村、3.98萬戶、12.6萬人發展特色產業。“人才服務團”被評為全省人才助推脫貧“十大模式”之一。
打鐵必須自身硬。全市組織系統緊緊圍繞建設“講政治、重公道、業務精、作風好”的目標,按照“腦要動、心要靜、腰要硬、行要正”要求,堅持“政治建部、規矩立部、制度治部、能力強部、實績興部”,從嚴從實加強自身建設。持續加強黨性教育,推行季度實績考評通報,定期舉辦“組工論壇”,市縣聯動開展課題攻關,在區縣、科室、干部之間搭建“競賽比拼、追趕超越”平臺,舉辦文藝表演、體育競技、攝影比賽等活動,積極弘揚健康向上的組工文化,激勵組工干部在實干中提升素養、在破難中砥礪心性、在創新中奮發有為,帶頭凝聚起磅礴的組織力量。
新時代需要新作為,新使命要有新擔當。全市組織系統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忠誠擔當、砥礪奮進,以新氣象新作為在奮力追趕超越、決勝全面小康、建設創新美麗幸福商洛的新征程中書寫出精彩的答卷。(商組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