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清 本報記者 董楠
火辣的夏日陽光,透過窗戶折射在周末伏案工作的市寧商辦小雷身上,卻絲毫沒有影響她加班的熱情,因為經過她跟同事們的積極努力,省上又安排了商洛市9260萬元寧商扶貧協作資金,目前他們累計爭取2018年省級寧商扶貧協作資金1.726億元,是2017年的1.44倍,將直接帶動8.5萬余貧困群眾脫貧增收。與此同時,南京市六合區來山陽掛職的方大勇副局長,正帶領發改局工作人員行走在檢查寧商扶貧協作項目的鄉間小道上,一串串汗水描摹著一張張熟悉面孔,一聲聲叮囑寄托著一個共同心愿,一陣陣笑聲追逐著一個個脫貧夢想……
這既是寧商扶貧協作干部的點滴生活,也是寧商扶貧協作工作助推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正是在他們的辛勤努力下,寧商扶貧協作工作在國、省考核中受到考核組的一致好評,2018年市寧商辦被商洛市委、市政府授予商洛脫貧攻堅特別貢獻獎榮譽稱號。
牽頭協調建機制,構建協作新局面。近年來,市發改委將寧商扶貧協作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來抓,及時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定期赴南京開展重大活動。寧商兩市20多個部門、7縣區和開發園區簽訂對接合作協議,建立了高層互訪、聯席會議、會商與協調推進以及覆蓋多個層面的對口幫扶機制,僅今年1至6月,兩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互訪224批1783人次,南京46個企業幫扶商洛68個村。實行月統計、季通報制度,實現寧商協作信息“痕跡化管理”,做到信息寧商互通、市縣互通和行業部門互通。完善督查考核制度、縣區交叉檢查與部門行業互查制度,強化檔案資料工作,確保寧商間、市縣間、行業間數據信息“三方一致”。
狠抓落實強推進,培育協作新亮點。扎實推動“寧企入商”,2017年至2018年兩市已累計簽訂了23個重點項目合作協議,招商引資83.7億元。全力推動旅游產業合作,吸引更多的南京人來商觀光旅游、康健養生。大力推動人才交流,2017年以來選派40多名黨政干部、38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到南京交流掛職、跟班學習,今年已組織黨政干部赴南京培訓15期666人。著力推動深度合作事項,繼2017年兩市在深度貧困地區民生改善、企業對接、產業對接、人才對接、發展“飛地經濟”、培育村集體經濟等方面達成了一系列合作共識,今年又簽訂了寧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流轉、文化、旅游等合作協議。
聚焦扶貧強推進,擴大協作新成效。用好寧商扶貧協作資金,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2017年1.2億元寧商協作資金項目覆蓋280個貧困村、帶動6.14萬群眾增收,今年1.726億元寧商扶貧協作資金項目覆蓋451個貧困村、帶動8.5萬余貧困人口增收脫貧。完善勞務輸出對接機制,設立了寧商貧困勞動力技能型人才培訓基地,今年以來舉辦培訓班57場次、招聘會63場次。大力推進“商產入寧”,促進商洛特色農產品進入南京乃至華東市場。積極動員南京市社會團體和各界人士參與寧商扶貧,僅今年就爭取鎮村層面支持資金1344.6萬元。
大膽探索重創新,打造協作新模式。在蘇陜結對市中創造了“十個率先”:率先形成了“1+8+X”的合作框架,率先利用寧商扶貧協作資金以股權投入方式支持農村集體經濟項目,率先推動商洛高新區與南京開發區簽訂投資20億元合作建設寧商“飛地經濟”產業園協議,率先采取混合編班、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等形式培訓了一大批干部和專業人才,率先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流轉,率先實現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張鳳鳴教授的博士工作站在鎮安設立,率先在南京雨花臺區開設商洛農特產品實體門店丹鳳旗艦店,率先推動兩市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進行合作、實現記者互派,率先在寧商兩市醫療機構中建立遠程醫療會診系統,率先按照市場化機制共同設立寧商文化發展基金。
如何更好利用寧商協作力量,助推我市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市寧商辦主任徐江博滿懷信心地說:“下一步,我們將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認真落實中省市扶貧協作要求,教育引導干部勇擔當、善作為,重實效、能創新,拓領域、強管理,推動寧商協作向縱深邁進,力爭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