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宣傳有聲有色。借助中省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建立常態化合作關系,先后組織開展了中省媒體走進美麗鄉村、“聚焦核桃提質增效助推產業精準脫貧”、“綠鏡頭發現中國”走進商洛、“堅定文化自信實現追趕超越”等主題采訪活動20多次,發稿500多條,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外宣格局。利用中國秦嶺生態旅游節、環秦嶺公路自行車賽等宣傳平臺,策劃組織主題突出、特色鮮明、針對性強的對外宣傳展示活動,邀請80多家中省主流媒體200多名記者對我市區位優勢、生態資源、投資環境等工作進行了集中報道,向外界展示了商洛的發展潛力和美好前景,提升了對外知名度和影響力。全市累計在中省媒體發稿5200多條,央視《新聞聯播》連續兩次關注報道我市陜南移民搬遷、脫貧攻堅工作,央視《走遍中國》《大手牽小手》等欄目在商洛拍攝專題節目15期,《陜西日報》刊發頭條頭版稿件40多篇(條),陜西電視臺發稿80多條,促進了商洛好聲音在外有效落地。
——網絡管理有為有效。盯緊高校、網絡等重點陣地加強管理,堅決抑制各種雜音噪音,對網站、移動互聯網、自媒體等新媒體的監管進一步規范。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網絡專項治理活動,查處網絡違法案件6起,約談駐商網站2家,清理網絡有害信息1156條,調控網上不良信息600多條;適時發布輿情預警,編報《涉商網絡輿情日報》248期,開展網評460人次,成功應對了10多起敏感輿情,營造了健康清新的輿論環境,為服務發展增添了新動能。
借風展翅,九轉功成。不論是乘勢而起的新興媒體,還是不斷創新的傳統傳媒,都已成為傳遞商洛聲音、講好商洛故事、展示商洛形象的“傳聲筒”和“擴音器”。
植好“一棵樹”讓核心價值深耕厚培
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
一年來,全市大力推進“大美商洛”建設,一點一滴、潤物無聲地匯集發展精氣神,打造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文明之花在商洛大地絢爛綻放。
——核心價值觀教育深入人心。4萬多條(塊)重點路段、交通要道、公園、廣場、車站等群眾聚集區公益廣告的設置,3000多幅建筑圍欄、2000多塊電子屏、8000多塊樓宇和燈箱公益廣告的視覺沖擊,加上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立體傳播,在全市形成了濃厚的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氛圍,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
——公民道德建設持續加強。全面推進“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扎實開展文明禮儀傳播、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主題道德實踐活動和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最美少年等“大美商洛人”系列評選活動,“道德講堂”在社區、企業、學校落地生根,成為群眾學習先進、感悟道德、凈化心靈的好去處。去年,全市榮登陜西好人榜12人、中國好人榜5人,張釗榮獲全國“十大最美孝心少年”稱號,樹立了新標桿,弘揚了主旋律,傳播了正能量。
——志愿服務活動蔚然成風。全市共注冊志愿者團體747個,實名注冊志愿者17443人,發布服務項目608個,組織開展了“學雷鋒做美德少年”、少兒書信文化、中華經典誦讀及“我們的節日”“我做合格小市民”“認領綠化樹”“保護母親河”等主題志愿服務活動,2萬余名志愿者參與“同植一片綠·共建生態美”植樹活動,1.5萬余名志愿者參加“一江清水供京津”環保世紀行活動,3000余名志愿者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志愿者在行動”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