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張峰碧 劉建國)我市在退耕還林工程實施過程中,堅持以“改善生態、青山富民”為目標,實行“六個結合”,有力推進退耕還林工程服務創森脫貧。
與重點區域綠化相結合。堅持“科學務實、突出重點、壓茬實施、整體推進”的原則,以“兩岸三線四區”為工程重點區域,以流域、行政村為單位,先陡后緩、先重(水土流失嚴重)后輕、先易后難、先川后山推進,積極倡導規模治理、整體退耕,有計劃、有步驟層次推進,杜絕了撒“胡椒面”的做法,全年退耕還林9.5萬畝,服務創建森林城市綠化成效顯著。
與林業主導產業相結合。鼓勵引導栽植核桃、板栗、連翹等具有地方特色、經濟價值較高的樹種,以核桃、板栗、連翹、櫻桃、油用牡丹等為主的經濟樹種占總任務量的98%以上。目前,全市發展核桃達317萬畝、板栗265.4萬畝,總產量分別達到8.5萬噸和2.6萬噸,產值突破20億元和15.6億元,既綠化環境,又為脫貧致富奠定了基礎。
與發展林下經濟相結合。堅持適地適樹、注重效益,實行喬、灌、草合理搭配,推廣林藥、林草復合間作技術,大力提倡退耕地流轉經營,鼓勵林下種植和養殖。引導群眾在退耕地套種大豆、花生、苜蓿、二花等經濟作物,飼養林豬、林雞等,全年新增林下種植面積12.3萬畝,林下養殖49.1萬頭只,林下經濟總產值達11.7億元,有效解決國家要被子、群眾要票子的矛盾。
與生態精準扶貧相結合。制定《商洛市退耕還林總體規劃》《商洛市鞏固退耕還林專項規劃》,與精準扶貧相結合,退耕指標優先考慮貧困村,對沒有實施退耕還林的貧困戶符合條件的地塊實現全覆蓋,最大限度助力我市生態脫貧,全年兌現退耕還林錢糧補助1.5億元,退耕還林戶均增收近600元。
與生態移民搬遷相結合。將退耕還林與生態移民搬遷結合起來,減輕了人口壓力,鞏固了退耕還林成果,實現了生存移民向生態移民轉變。市上將生態脆弱區的農戶,實行整體生態型移民,對原有的土地實行全面退耕,為退耕區域的休養生息和保護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與木本中藥材發展相結合。我市立足山區優勢和農民的種植習慣,大力倡導木本中藥材發展,結合退耕還林后續產業及退耕地造林等項目,制訂了合理配置、成片種植、集約經營、穩步推進的工作機制。目前,已發展連翹、牡丹、杜仲等木本中藥材基地近20萬畝,全市中藥產業總產值突破100億元,奠定了脫貧致富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