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之窗訊(楊 林)年末歲首,商洛市強化“抓發展就是抓投資、抓投資就是抓項目”理念,堅持項目引領,精心謀劃2017年重點項目,全力將“追趕超越”落實在項目支撐上。
順應市場需求。注重“補短”,抓住市場機遇,“缺啥補啥”,彌補市場需求的“短板”;注重“彌長”,在深加工、精加工、延伸產業鏈條上下功夫,扭轉目前礦產資源開發方面,賣資源、掙勞務、毀生態,大量附加值和稅收外流的現狀,力求創造更多價值和收益;注重“特色”,重視發揮商洛在現代醫藥、特色農業等方面的資源優勢,打特色牌、走特色路;注重“創新”,緊盯“互聯網+”、新型工業化以及節能環保、循環發展、廢物利用、清潔能源、健康養老、電子信息等領域,無中生有、敢想敢干,加快謀劃一批高科技、商附加值的新興產業項目。
立足發展實際。重點圍繞四大領域謀劃項目:在“一體兩翼”中心城市建設上,按照“東進、西延、南擴、北上、中改”的基本思路,側重于拉大城市框架、擴大城市容量、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在工業經濟上,圍繞現代材料、生物醫藥、綠色食品三大支柱,突出擴大企業規模、延伸產業鏈條、提升資源和產品附加值等方面;在全域旅游上,突出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精品景區建設等重點,借鑒山陽漫川關、鎮安金臺山和磨石溝、柞水九天山的開發經驗,引入市場機制,突出現代規劃設計理念和市場化建設運營手段;在民生改善上,圍繞市民和群眾普遍關心的看病難、上學難、停車難、出行難、飲水難等突出問題,聚焦醫院、學校、停車場、農貿市場、道路交通和安全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化服務。
擴大招商引資。不斷解放思想,針對近年來資本市場供求關系發生深刻變化的實際,學會“用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用明天的錢辦今天的事”,解決項目建設“錢從哪里來”的問題。創新招引方式,堅持多中選優、優中選大、大中選強,緊盯國內外500強、央企國企、省內大型企業,用大項目、好項目招引大企業、大集團在商洛落地生根。靈活融資模式,爭取政策性金融支持與開展社會融資并舉,大力推行PPP模式,年內對縣區及市縣相關部門負責人開展PPP專業知識培訓,加快PPP項目落地。
完善工作機制。對已謀劃的項目,抓緊推進前期,條件具備抓招商,招商成功抓落地,切實提高項目“成熟度”。繼續推行重點項目市級領導聯系包抓、觀摩評比、考核問責等制度,對市、縣重大項目逐一建檔立卡、逐一檢查核實、逐一考核兌現,真正把項目做實在、做具體、做到位,確保項目建設接替有序。
截至目前,初步篩選出2017年市級重點建設項目172個,總投資1692.22億元,年度投資465億元,較上年凈增45億元;其中擬申報省級重點建設項目62個,總投資1828.42億元,年度投資158.08億元;初步篩選山陽—必康國家中藥材戰略儲備庫暨大數據交易平臺、秦嶺飛行小鎮、森弗產業園大健康功能飲料生產等3個項目作為省考項目,總投資76.09億元,年度投資15億元。同時,初步篩選出2017年重點前期項目153個,總投資2096.7億元。